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场大反攻,恒生指数领跑全球主要指数。与此同时,港股获公募大举增持,涉及可选消费、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领域,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等成为陆港通基金重仓股。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港股科技股的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AI、半导体、云计算等子行业将保持增长势头。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医药、消费等细分行业。
港股基金大举加仓
Wind数据显示,在3000多只陆港通基金(只统计初始份额)中含“港”字的主动权益基金超150只,这些都是“高纯度”以港股为投资方向的基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这些基金的港股平均仓位为65%,和二季度末基本持平,处于中性偏上位置。其中,八成以上港股仓位的基金占比近五成。
今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场强势反攻,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超33%,领跑全球主要指数,AI、创新药板块轮番演绎。
与此同时,不少基金经理在三季度不同程度加大了对港股的投资力度。比如,张弘管理的华泰柏瑞港股通医疗精选A,港股仓位由今年二季度末的72.65%提升至今年三季度末的94.50%,环比增长超21个百分点。
天弘港股通精选A、中航恒宇港股通价值优选A、南方港股医药行业A等多只港股主题基金港股仓位均有超10个百分点增长,截至三季度末,这些基金的港股仓位均在90%~97%不等。
按照持有市值统计,截至三季度末,被陆港通基金重仓的前十大港股分别为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信达生物、美团-W、快手-W、康方生物、三生制药、泡泡玛特,涵盖可选消费、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领域。其中,仅泡泡玛特遭陆港通基金减持。

按照持股变动情况排序,截至三季度末,加仓幅度最大的前十只港股为商汤-W、阿里健康、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协鑫科技、中国金茂、国泰君安国际、中国银河、阿里巴巴-W、现代牧业,涉及信息技术、日常消费、医疗保健、房地产、金融等领域。

未来港股科技股的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关注AI、半导体、云计算等子行业
从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来看,不少港股主题基金三季度重点布局了港股市场中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医药、消费等细分行业。
中欧丰泰港股通基金经理罗佳明在三季报中表示,以AI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已显现局部泡沫,但从产业周期视角判断,相关领域在未来一年仍有望受益于资本集聚与人才涌入,进而驱动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泡沫化过程或仍对产业发展形成短期助推。另一方面,长期深耕海外市场的优质中国企业估值仍受压制。这类公司历经多年全球化淬炼,在组织架构、渠道建设、品牌出海与产品迭代方面已构建起显著竞争力。
前海开源沪港深非周期基金经理崔宸龙在三季报中表示,整体投资思路依然会聚焦于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中国竞争力的企业,包括部分在A股市场未上市而不能购买的标的,以充分发挥港股市场的独有优势。他重点布局了港股市场中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医药、消费等细分行业。三季度基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了相关公司的配置比例,同时也会保持对全市场其他投资机会的跟踪。
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多策略基金经理曲少杰表示,未来,港股科技股的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AI、半导体、云计算等子行业将保持增长势头。持续关注并重点投资于中国科技互联网行业,随着中国进入科技创新周期该板块爆发出强劲增长动力,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游戏、修图、智能穿戴、广告制作、音乐、智能驾驶、手机、社交等细分板块都开始与AI融合,开拓出AI带来的第二增长曲线,重新打开巨大的增长空间。
此外,他持续看好中国的新兴消费潜力。科技互联网板块的主要增长动力同样来源于年轻人群体消费方式的转变,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智能穿戴、游戏、音乐等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更新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