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跌破4000美元/盎司。
27日晚,金银价格显著回调。
现货黄金价格跌超3%,跌破4000美元/盎司关口;现货白银价格大跌约5%。


截至发稿,现货黄金价格下跌1.85%,报3989美元/盎司;现货白银价格下跌2.6%,报46.9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收跌3.4%,报3997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收跌3.61%,报46.83美元/盎司。
申万宏源研究在10月24日发布的报告中提醒,短期内,黄金已不再是明智之选。随着“做多黄金”根据美银调查成为全球最拥挤的交易,高杠杆的黄金ETF头寸开始“爆裂”,导致价格从历史高位快速回落。目前的高波动性严重侵蚀了其风险收益比。历史经验也表明,每一轮黄金主升浪的起点,几乎都伴随着波动率回归启动前的低位。申万宏源表示,配置型资金应等待3800~3900美元/盎司区域逢低布局,交易型资金则应待波动率回落至低位后再入场。
盛宝银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表示:“黄金价格正在经历一场姗姗来迟的回调,驱动因素是有关贸易谈判的正面消息,我们可能已经见到了今年高点。”
分析人士:关注“金铜比回归”交易
近期,铜成为大宗商品市场的焦点,内外盘铜价同步走强。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下旬,伦铜价格已站上11000美元/吨,年内涨幅超25%,纽约期铜价格同步突破5.2美元/磅,涨幅接近30%;国内沪铜主力合约突破88000元/吨关口。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铜价当前的走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当前,铜价走强背后的驱动因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光大期货有色金属研发总监展大鹏表示,一方面,海外机构的预测给了市场不少信心。高盛、美银等知名机构此前预判铜市将进入“结构性紧缺”阶段,并上调了铜价预期。另一方面,供应扰动进一步导致市场看多情绪升温。从9月份开始,全球铜矿领域“意外”频出:印尼Grasberg铜矿事件、刚果(金)部分铜金矿项目减产等,直接加剧了全球铜矿和精铜供应紧张的局面,推动LME铜价持续上行。
展大鹏认为,尽管存在一些宏观事件扰动,但铜市“供需错配”的底层逻辑并没有改变,所以价格中枢上移符合市场预期。
在弘业期货有色研究员张天骜看来,宏观因素短期主导铜价上涨。一方面,中美经贸磋商取得进展,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另一方面,本周四美联储议息会议大概率降息25个基点,将利多铜价。
国投期货有色金属研究员肖静认为,国庆假期期间贵金属价格飙涨,金铜比已经创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的新高,资金开始交易金铜比回归逻辑。而上周金银价格回调,估值较低的铜吸引资金迅速入场,甚至通过铜铝比向基本金属板块扩散,带动国内铜价、铝价创出年内新高。金融属性的传导迹象非常明显,类似于股市“高低切”的交易风格。
对此,展大鹏也表示,此轮铜价持续上行的核心驱动是投资者对2026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
展大鹏认为,一系列关键事件都在释放积极信号:俄乌冲突缓和、中美经贸磋商取得进展、我国“十五五”规划建议出台等,都预示着明年全球经济大概率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自然会聚焦那些供需紧平衡的品种。铜市供应偏紧的格局吸引投资者提前布局,最终推动铜价不断上涨。
在展大鹏看来,供应端的不确定性仍存,2026年供应短缺预期明确,四季度铜价实际是对2026年宏观及基本面的“提前反馈”,铜价重心上移的趋势不会轻易改变。
同样,张天骜也认为,铜价中长期仍有上行空间。“目前,从宏观层面上看,全球贸易格局逐步稳定,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向宽松,对铜价形成中期利好;供需方面,印尼等产区矿山产量下降,中长期铜需求存在增长空间。”张天骜说。
肖静认为,黄金价格长期上涨逻辑未改,主流机构竞相调高2026年长期均价预测。从金铜比角度来看,伦铜价格正尝试突破11000美元/吨的长期阻力位,中长期上涨空间正在打开,需要关注交易节奏与入场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铜市也存在一些分歧。展大鹏表示,国内前三季度铜需求已保持较高增速,四季度铜需求增速可能阶段性放缓。“强预期、弱现实”导致四季度铜价上行面临一定阻力,或出现冲高回落的走势。若四季度铜价出现回调,可能为下游企业及投资者提供难得的低吸机会。
肖静认为,10月以来国内铜社会库存“反季节性”流入,周一上海铜现货转为贴水交投,沪铜大幅增仓也反映了产业端与资金端的博弈。“全球铜显性库存已脱离前两年的低位,铜价上涨行情兑现,追高风险较大,建议逢低配置。”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