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27日收盘,海光信息(688041)股价报收于251.03元/股,总市值为5788亿元。截至三季度末,成都产业投资集团(下称“成都产投集团”)、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成都高新集萃科技这三家成都国资旗下投资平台合计持有海光信息股票3.952亿股,持股市值合计约992.07亿元。
其中,成都产投集团持股1.676亿股,市值约420.73亿元。成都产投集团成立于2017年,由原成都工投集团吸收整合市农发投公司和成都技转集团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成都市国资委持股90%,为公司控股股东。其核心主业包括产业投资、产业金融、产业服务、产业载体等。截至2023年末,成都产投集团资产总额1871亿元,利润总额为47.5亿元。
包括成都产投集团在内,成都国资对海光信息的投资极为成功。据媒体报道,早年在海光信息还没有第一代产品时,成都国资以不到10亿元价格拿下海光信息6.5亿股,凭借IPO前两次转让就收回成本。据估算,成都国资的这笔投资浮盈超千亿元。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作为成都国资布局海光信息的主力之一的成都产投集团,其又有了新动作。
10月27日下午,“产投28计划”发布暨未来产业基金首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成都产投集团举行。
据成都产投集团介绍,该计划是其打造的首个专注于未来产业的创业生态平台;未来将重点围绕“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了覆盖从种子期到IPO的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通过“直投+子基金”双轮驱动实现“应投尽投”,旨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标杆,并打造全国首个未来产业垂直投资服务平台,最终形成“政策、资本、产业”协同共生的良性生态。同时,集团拟将每月的28日固定为“开放日”,全国的创新创投资源将汇聚在这里获得资源赋能。

“在海光信息上的成功让我们备受鼓舞,也倍感压力。”成都产投集团董事长苗伟表示,集团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将单次的项目成功经验转化为可持续、可复制的系统能力?如何让偶然的成功转化为必然常态?
在他看来,“产投28计划”就是成都产投集团思考形成的答案之一。28条产业链是成都在《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中,布局构建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等8个产业生态圈下所主攻的重点产业链,也将是“产投28计划”的重点发力方向。
此次活动,未来产业基金首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也同步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首批集中签约的15个项目,总投资额近5亿元,签约企业包括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北京铭镓半导体、四川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等10多家企业,覆盖人工智能、半导体、新材料、人形机器人、智能感知等产业。
据悉,成都产投集团下属成都科创投集团将全面负责项目尽职调查、投资决策与投后管理,确保基金实现专业化、市场化运作。
今年7月,成都发布了总规模超10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该基金拟重点投向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先进核能、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
10月17日,作为千亿未来产业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产业创投基金正式启动运行,首期规模超百亿元。其中,成都产投集团和成都交子金控集团分别设立了65亿元的未来产业创投发展基金(下称“未来创投基金”)和69亿元的未来产业创投引导基金。
此番,首批项目集中签约也宣告未来产业基金进入加速运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