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主观私募业绩出现整体上扬态势,部分私募主观策略表现亮眼,机构调研积极性大幅提升。接下来的市场上,主观策略会重点布局哪些板块?对此,券商中国记者近期对明世伙伴基金的基金经理刘博生进行了专访。
刘博生有14年的证券从业经验,曾任中信建投证券通信研究员、建信基金研究部TMT组长及新三板研究主管,曾作为团队核心成员获得新财富通信行业2011年第三、2012年和2013年第一。他2020年11月加入明世伙伴基金,目前担任研究总监、基金经理,核心投资策略为:结合数据投资方法,以行业(赛道)中观景气趋势为核心,获取行业及个股的双α(基本面成长)+β(认知变化)收益。
由券商研究员转型到私募基金经理,刘博生在采访中分享了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交谈中,他总是一丝不苟,每个问题都在认认真真地回答,回答的答案更是条理清晰,丝丝入扣。
重要观点:
私募的投资目标是绝对收益,所以更重视投资的正确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研究成果的转化要求更高。既要了解自己团队的特点,擅长的领域,将研究力量集中在最有投资价值的领域,力求取得最大的胜率,从而取得最好的投资回报结果。
红利和成长并存的原因是当前的经济和市场环境共同决定的。在国际政经局势和国内经济基本面未发生显著改善前,预计这两种风格将并存。
关于美国高关税对中国的影响,从投资角度看,美国需求刚性,且无法获得替代供给的产业受影响最小。比如稀土、化工原料、部分AI硬件等。而产业本身也有国际化意愿,已经或将在海外设厂,且在美国需求抑制下,对他国竞争对手影响更大的产业,则更为受益,如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等。
从历史规律看,美国降息对A股和H股都更偏正面影响,货币宽松推动资金入场,利好市场抬升,相对而言,对利率和市场风险更敏感的科技股和创新药,则有望表现更突出。
将研究力量集中在最有投资价值的领域
券商中国记者:从卖方转型到买方市场,又到基金经理,这些从业角色的转换,您有哪些收获?
刘博生:首先市场需要买方也需要卖方,买方的优势是直达投资;卖方的优势是长期对公司和产业的研究,一般研究得更深入。卖方转型到买方,我觉得重要的是三点:
第一,首先要明确了解自己的目标和特点。如果职业目标是做投资,那就需要买方。如果是想做行业专家,卖方更适合。买方因为投资结果导向,需要有更强的市场抗压能力,对多要素事件关联的能力。个人的特点有的更适合做卖方、有的更适合做买方,如果个人特点和需求不匹配,转型和最后的结果也许会不及预期。所以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个人特点。
第二,需要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卖方一般对某些垂直领域研究很深,但受限于研究所的行业划分。有时会有局限。但一个产业可能涉及好几个行业,所以转型到买方,以投资结果为目标的话。需要更多注意产业链各环节的各个行业的联系,需要从深度研究扩散到广度研究。需要从更高的角度看产业能发展,哪些环节是有变化的,是影响最大的,是受益最大的。或者反之。从而最终把握住产业发展的投资机会。
第三,需要从纷杂的信息中,排除干扰,准确地判断、提炼出投资决策。卖方的研究相对比较独立,收集信息到得出结论到验证,可以靠自己的团队独立完成。买方因为需要更多的信息和研究做交叉验证,往往面对很多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信息或推测,很多似是而非甚至互相相悖,而且基本面的结论和市场交易有联系但又互相独立,所以更需要具有排除干扰,抽丝剥茧的能力,得到最终的投资决策。
券商中国记者:在消费和周期重启的当下,私募主观投资策略如何做好研究布局?
刘博生:私募的投资目标是绝对收益,所以更重视投资的正确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研究成果的转化要求更高。既要了解自己团队的特点,擅长的领域,将研究力量集中在最有投资价值的领域,力求取得最大的胜率,从而取得最好的投资回报结果。
在当前消费和顺周期重启的阶段,还是要分析行业启动的触发因素是什么,哪些环节受益,节奏如何,哪些空间更大或持续性更长?从而根据团队的能力圈,按照投资机会的节奏,进行相应的布局。特别是做好投资回报空间测算后,有取舍地针对行业启动的触发因素,或者行情启动后的关键数据进行紧密跟踪。
成长和红利风格将继续并存
券商中国记者:今年以来,市场呈现以新消费、创新药、AI、机器人为代表的成长股,和以银行等高股息为代表的红利股两种风格,且这两种风格的股票都有不错的表现。如何看待这两种投资方向产生的结果?未来市场风格演绎会如何?
刘博生:红利和成长并存的原因是当前的经济和市场环境共同决定的。具体而言,红利风格形成原因是,当前市场对国内经济弱预期,叠加美国关税等国际政治经贸风险。偏稳健的资金风险偏好较低。而在低利率环境下,传统资产端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以保险为代表的资金,其资产负债利差迅速收敛,必须寻找相似的长期稳健收益率的资产。而在二级市场,以银行为代表的经营稳健股息率较高的资产,成为其主要的配置方向,红利股由资金驱动而表现突出。
成长风格,则或是由AI为代表的新技术带动产业快速发展,或是由新时期居民尤其是年轻人消费趋势变化,从而推动相关公司获得业绩持续高增长,带来的基本面驱动的上涨行情。由于目前国际地区冲突和美国关税等都还未完全结束,而红利和成长这两种风格的驱动因素并不相同,背后的资金属性也不同,所以在国际政经局势和国内经济基本面未发生显著改善前,预计这两种风格将并存。
重点布局科技股、创新药、新能源车
券商中国记者:美国对其他国家普遍加征高关税,将对未来国际经济,以及对中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哪些较好的投资方向?
刘博生:美国对其他国家加征高额关税,将推高美国通胀,抑制需求,而各国在贸易出口中受损,也影响各自国内产业和经济表现。总体而言,对全球经贸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拉低全球经济增速。对我国而言,边际影响偏负面但有限。
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在生产效率和成本上仍有较大竞争优势,若关税差能维持在20%以内,企业转产他国的意愿有限。则国内企业经营和居民收入将相对平稳。参考日本彼时情况,若转产他国过多过快,对企业影响有限,但对国内就业和消费市场影响较大。从投资角度,美国需求刚性,且无法获得替代供给的产业受影响最小。比如稀土、化工原料、部分AI硬件等。而本身也有国际化意愿,已经或将在海外设厂,且在美国需求抑制下,对他国竞争对手影响更大的产业,则更为受益,如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等。
券商中国记者: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9月份之后开启降息周期。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到来,对于国内权益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刘博生:当前美国政府对降息诉求强烈,但节奏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若美国重启降息周期,则驱动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也将为国内提供外部环境基础,也有望进一步货币宽松。从历史规律看,对A股和H股都更偏正面影响,货币宽松推动资金入场,利好市场抬升,相对而言,对利率和市场风险更敏感的科技股和创新药,则有望表现更突出。
排版:汪云鹏
校对: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