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01.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1.1%。
分析指出,三季度经济呈现“生产供给增势良好、内需持续改善、外贸韧性增强”的特点。展望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底盘稳:5.2%增速显韧性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等复杂外部环境,以及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等挑战,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实现了5.2%的经济增长,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在不稳定不确定环境下应变破局能力和抗压耐压强大韧性,也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全球来看,发言人指出,5.2%的经济增长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始终是全球经济增长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
聚焦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经济总量达35.5万亿元。多项指标体现了经济“稳”的态势: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年同期持平,核心CPI同比涨幅持续扩大,PPI降幅连续2个月收窄;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0%,外汇储备连续2个月增加;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
发言人表示,三季度4.8%的经济增速水平仍明显高于多数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达35.5万亿元,超过了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全年经济总量。实现这一经济增速对于我们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尤为难能可贵。
三季度,工业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增加值同比增长5.8%。同时,国内需求持续改善,外贸韧性不断彰显。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6.6%、18.9%和24.5%。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整体上看,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偏强增长态势。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闯对记者表示,随着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提前下达,预计四季度制造业及基建投资仍有一定韧性。
质量升:产业消费双升级
“结构持续优化”是专家在分析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时出现的高频词。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王新表示,前三季度行业结构不断优化,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以“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这一指标为例,前三季度,该指标同比增长9.7%,累计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35.9%,已连续31个月超过30%,“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同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持续推进。
投资、消费结构同样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万亿元。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介绍,今年以来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显效发力,设备购置投资增速始终保持10%以上,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同时,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6.1%,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消费方面,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居民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类消费支出增长较快,食品烟酒消费占人均支出比重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消费升级趋势持续。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为消费潜力释放奠定基础。
动能新: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力
今年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加速落地。据统计,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动车组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8%、16.3%、8.6%。
现代服务业发展向新向好。1—8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6.1%,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6个百分点。
王青认为,四季度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领域,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当前,财政稳增长政策正在加力,预计在稳增长政策发力带动下,全年“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将顺利完成。
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达到70万家,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折射出微观主体活力的持续迸发。
海关相关调查显示,出口企业信心指数连续5个月回升,进口企业信心指数也连续3个月回升。相关机构问卷调查显示,工业企业对四季度经营预期指数环比上升1.4个百分点,用工预期也有所改善。
多项实物量与信心指标相互印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增长1.6%,货物与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4.8%和4.4%;三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4.6%。袁闯表示,9月份M_[1]增速大幅回升1.2个百分点至7.2%,资金活化程度明显提升。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度提升,反映经济内生动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