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胡可
2025-10-18 21:25
10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2025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已开始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其对金融的促进与影响可能是重大而根本性的。
肖远企认为,金融供给层面,在人工智能时代,金融产品的研发、转化和生产成本可能大幅下降,不仅让产品多样化、触达远端客户在经济上变得更加可行;更重要的是,过去被忽视或被认为不经济的小众需求,在成本收益上也变得更加可持续,产生了所谓的“长尾效应”。
“以信息数据为例,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大型金融机构因为拥有海量、多维、实时的历史交易数据、客户行为数据和宏观数据,能够训练出更精准、更强大的预测模型和风控模型,形成‘数据—模型—客户—数据’的正向反馈,同时配以巨大的资本投入,吸引顶尖的科技人才,一定程度上可能对中小机构形成竞争壁垒,产生所谓的‘马歇尔冲突’。”肖远企还提到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上存在的差异,他指出,稳定而有效率的金融结构需要多样化的金融主体和交易市场,中小机构如何通过调整发展战略和业务结构以适应科技革命带来的变化,确保仍具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对于维持一个合理均衡的金融结构至关重要。
此外,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金融监管,肖远企表示,金融监管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运用最新科技,优化金融服务、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加强风险管理,确保稳定有序。遵循金融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把握好集中与分散、特色与同质、安全与效率等方面的动态平衡,努力构建具有韧性的金融体系。
“当然,金融监管本身也要加大资源投入,完善监管方法与流程,提升监管科技能力。”肖远企称,人工智能科技仍在不断发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处于不断扩大与深化的过程,未来仍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