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创无限,智链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科交会”)10月15日至10月17日在上海嘉定举行。主题展区规模逾1万平方米,现场设置长三角合作城市专区、长三角国创中心专区、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区、长三角前沿科技示范展区、长三角科技生态展区五大展区,汇聚超千项前沿成果。
今年以来,依托长三角科交会平台,长三角多城市以“揭榜挂帅”形式,广泛对接企业技术需求680余项,搭起企业“出题”、政府“接题”、高校院所“答题”的直通桥。记者在科交会现场发现,一批科技服务机构持续挖掘、对接企业技术需求、服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为产业需求端、科技供给端架起了全天候的“互联快线”。
服务区域协同创新
开幕式上先后发布了长三角“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榜单、长三角高校院所前沿成果、长三角科技成果市场转化信息以及第八届长三角科交会同期活动。据介绍,历经七载积淀,长三角科交会已服务超4000家次高校院所、科技企业,通过近400场专业论坛、路演对接等活动,累计带动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超17亿元,成为了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品牌。
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肖文高在致辞中表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热土。自2018年嘉定与长三角兄弟城市共同举办长三角科交会以来,科交会越办越好,“朋友圈”越做越大,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服务区域协同创新的金字招牌、促成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平台、深化兄弟城市合作的桥梁纽带。
开幕式现场,第三届嘉定区未来产业颠覆性技术大赛颁奖仪式举行。聚焦未来产业培育与发展,“以赛促创、以赛促转、以赛聚才”一直是嘉定区致力推动颠覆性技术落地转化的重要举措。今年,大赛经过五个月的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兼具技术创新性与市场成熟度的22个项目,其中金奖5项、银奖6项及铜奖11项,面向AI光子加速的高性能集成光子芯片、低空融合通信智能终端等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脱颖而出,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聚焦前沿光电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优质项目孵化,一院地协同的战略枢纽平台——上海“羲和光谷”孵化器正式揭牌。该孵化器将发挥嘉定独特的科技资源优势,基于“上光系”科创产业孵化能力,将上海及长三角优质的科创资源引入嘉定,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动能。
记者获悉,上海“羲和光谷”孵化器将打造“创新—创业—创投”一体化的“根据地式”孵化器。其中,拟设立超3亿元的(天使)创投基金,由上海市未来产业基金出资1亿元,拟组建的嘉定区未来产业基金出资1亿元,社会募资1亿元。
汇集千余项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记者注意到,本届科交会进一步汇聚长三角高校院所在先进材料、智能制造、量子信息、空天科技、未来交通等领域前沿科技成果千余项科技成果,构建长三角科技界、产业界交往、交融的重要平台。
医疗赛道从“有创”到“无创”正成为全球趋势。围绕传统手术创伤大、放化疗副作用显著等难题,中惠医疗带来了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相控阵列聚焦超声无创治疗平台,将助力肿瘤治疗从“有创开刀”迈向“精准智能无创”。
中惠医疗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该项目平台有望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广泛市场需求,预计装机超1000台,产值有望突破150亿元。这一项核心技术将有力促进医保降本和医院效能跃升,日治疗量可以提升4倍、释放手术室资源。
长三角国智(上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高危儿脑瘫早期预测AI辅助系统、基于多模态PSG数据的睡眠AI智能分析系统等多款创新产业。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高危儿脑瘫早期预测AI辅助系统通过基于骨架识别的机器学习技术,对高危儿全身运动视频进行连续、客观、定量的分析与分类,生成标准化AI评估报告,并可辅助医师制定早期干预方案。
“系统通过数据图表直观呈现评估病例数量、AI与医生评估结果统计等信息,为临床影像评估提供数据化决策支持。”该工作人员说,模型的整体准确率达93.1%,敏感度达94%,能够为高危儿脑瘫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可靠、科学的技术支持。
展区现场,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展台聚焦医疗、环保、新能源等领域,10余项技术成果成关注焦点。
医疗领域,杜建忠团队“集中抗菌高分子抗菌”策略破解细菌耐药难题,先后开发的一系列高分子抗菌材料在骨感染治疗、牙周炎治疗、糖尿病溃疡治疗和骨植入体抗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环保领域,王志伟团队MemPLUS技术可让报废的有机膜进行再生利用,延长寿命2年以上,抗污染性能提升2—3倍,为用户节省50%—89%的膜成本。新能源领域,济美动力氢能燃料电池已经与中集集团、雅迪电动车等单位开展合作,产品应用于高性能大载重氢燃料电池无人机、氢燃料电池电动船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