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铜期货首次交割顺利完成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沈宁2021-03-23 01:18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3月22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下称上期能源)国际铜期货首个合约BC2103顺利完成交割,交割量6225吨,金额3.7亿元。

境内外企业积极参与

据了解,参与交割的包括江西铜业、中铜国贸、五矿有色、托克投资(中国)、LOBB HENG PTE LTD、EAGLE METAL INTERNATIONAL PTE. LTD.等境内外企业。至此,国际铜期货业务流程全部走通,各项规则经受了市场检验。

2020年11月19日,国际铜期货在上期能源正式挂牌,以“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为上市模式,全面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填补了铜产业链国际贸易人民币计价套保工具的空白,也是中国期货市场首次以“双合约”模式实现国际化的期货品种。自上市以来,国际铜期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规模稳步提升,投资者结构合理,市场功能逐步发挥。截至2021年3月15日(BC2103合约的最后交易日)共运行77个交易日,累计成交153.38万手,累计成交金额4143.02亿元,日均成交量1.99万手,日均成交金额53.81亿元,日均持仓量1.92万手。

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金属部主任兼铜业分会秘书长段绍甫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消费国,但由于资源先天不足需要大量进口铜矿和铜金属,铜原料对外依存度达70%以上。目前我国在铜产业链利益分配上仍受控于人,因此需要通过现货和期货市场的共同努力,强化中国市场因素,提升铜产业的定价权和价格影响力。国际铜期货的推出填补了铜产业链国际贸易人民币计价套保工具的空白,尽管上市时间较短,但市场规模在稳步提升,功能初步显现。

“我们鼓励境内外龙头企业在铜国际贸易中、铜资源出口国在对华贸易中使用国际铜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切实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段绍甫说。

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和市场投资者结构的优化,国际铜期货将在促进国内外铜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度融合、拓展人民币在国际实物贸易和金融市场中的结算规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