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以“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开幕,英国知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在会上表示,中国学正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代,当前,人们仅处于这一进程的开端。面对变化速度如此之快的中国,西方学者如果无法跳出既有视角,将无法在动态中真正理解中国。
马丁·雅克1945年出生于英国西米德兰郡考文垂,他拥有丰富的媒体从业经历,常年出现在BBC、《卫报》《新政治家》等媒体上。雅克坦言,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学研究者。作为一名经济史学家,雅克因在21世纪初转向对中国的研究而在相关领域声名鹊起,其专著《当中国统治世界》曾在国际学术界、舆论界引起广泛关注讨论。
马丁·雅克认为,今日的中国学研究已与二十年前大不相同:过去,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学界,受中国发展阶段所限,中国学研究相对集中于中国本身,研究者主体多为汉学家;而当前中国学的角色、性质及其重要性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国学的研究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具包容性,这也映射了中国自身的发展轨迹。
“当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科技创新以及全球南方事务中成为关键角色时,中国学也变得愈发重要,中国学以及对中国学的关注已然成为一种全球现象。”
与此同时,中国学研究的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如果说以往中国以外的中国学研究中心主要在西方,那么这一情况正在迅速改变,且愈发式微”,马丁·雅克认为,随着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交往日益深入,智利、巴西、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众多发展中国家,都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并与之建立联系,全球南方如今已成为中国学发展的主要增长区域。
马丁·雅克认为,中国辉煌的历史、非凡的文化、高效的管理体系以及外交政策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充分理解。世界对于了解中国的渴望目前已经存在,未来将更为强烈。
马丁·雅克同时点出,中国学发展还面临一大核心难题,即中西方之间的范式隔阂。“多数西方学者和专家认为,应通过西方的棱镜来理解中国,但中国不是西方,也永远不会成为西方”。
“我觉得这是一种过时的意识形态,如果用这种意识形态去看待中国,那么将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中国。要理解中国,就必须从中国的历史背景出发,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出发。”马丁·雅克强调,研究中国的出发点只能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国情,而不是否认中国的特殊性以及历史与当下的深刻差异。
“如果无法正确地理解中国,那么对中国的预测都只会朝着错误的方向。”马丁·雅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