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钢集团详谈国际化布局:三年海外再造一个找钢网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厉平2025-10-09 17:31

“我觉得找钢未来有三个增量,一个是来自于找钢国际化,国际化很重要,因为它的吨钢毛利相对较高,而且这个机遇很明显会持续好几年;第二个是找钢的跨品种,我们利用在钢铁(行业)积累的优势跨品种经营,给我们的用户提供综合的物资服务;第三个就是用AI来提效和降本。”找钢集团(6676.HK)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东,日前在与媒体沟通时表示。

布局国际化:“三年海外再造一个找钢网”

据悉,国际化布局方面,找钢集团在内部提出了口号:“三年内海外再造一个找钢网”。根据找钢集团2024年财报数据,在2024年,找钢平台的钢铁交易额达1876亿元,钢铁交易总吨量达5140万吨。

若以此测算,三年后,单单一个找钢国际板块能实现对以上数值的复制吗?找钢集团董事会秘书孟龙解释说,再造一个找钢网,并非对现有的钢铁交易额和交易吨量的简单复制,他表示更精准一些表达应该是,三年后海外的找钢网,其毛利贡献将不亚于国内业务对于找钢集团的贡献。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的毛利占比为16.3%,相比2024年的9.8%大幅提升。

实际上,找钢集团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对国际化的探索,公司团队最早的想法是,依托国内钢铁的成本优势,把中国制造带到海外,业务模式上以自营为主。

2018年,随着找钢集团去自营化,找钢国际也调整了业务模式,不再做自营。2023年之后,找钢国际的模式逐步调整为将国内的供应链服务能力复制到海外市场,即拉通全球的资源,发挥找钢集团跨国际和区域的资源组织能力,服务出海的国企和央企。

这样的业务模式调整,得益于大型央、国企的基建出海,以及中国制造业的大量出海。“他们在海外设厂就要买钢材,我们就给他们提供服务。对找钢来说,这是我们的战略性机遇。”王东指出,中国基建公司和中国制造业大量的出海,对找钢集团来说,将带来至少5年的大红利期。

“我觉得印尼(市场)像中国20年前的感觉,像中东、东南亚,包括拉美和非洲这些国家,他们的工业市场都像中国20年前,它们在发展,发展就要修道路、修桥梁、修房子,包括引入国外的投资者在当地搞制造业,这时候供应链是头疼的事情,所以我们就过去帮他们做供应链。”王东表示,海外的供应链组织效率较低,而中资企业往往对于供应链的要求比较高,找钢集团通过数字化系统+标准化服务体系,再加上在国内已经积累的央、国企客户,样板效应带动口碑扩散,对“当地以印度人为代表的小贸易商”形成了降维打击。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找钢国际业务交易量营业收入3.39亿元,同比增幅38.9%;交易吨量同比增幅58%;毛利同比增幅90.5%;单吨毛利持续增长,同比增幅达20.6%。目前找钢集团已经在阿联酋、沙特、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子公司。

具体项目上,在东南亚,找钢国际参与了包括中泰高铁、马来西亚物流中心等重大基建项目;在阿联酋,找钢国际依托迪拜公司,客户由1家裂变至4至5家,项目目前扩展至约20个。

找钢集团透露,找钢国际在迪拜筹建了在海外的第一个加工厂,预计今年年底投产。团队建设方面,目前找钢国际团队不到100人,但财务、人力、行政等岗位都已配备齐全,找钢国际还计划明年将团队扩充到200人。

拓展非钢:电工电气领域年底实现“跨越式增长”目标

“整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钢材的用量大概是在1.4亿吨左右,也就是说只占中国产量(10亿吨)的不到15%。我们找钢国际现在的交易量其实很少,我们去年才10万吨左右。”王东说,目前找钢集团还处于出海的第一阶段,即为国内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项目,提供供应链的组织能力;在第二阶段,找钢集团将为国内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打通从钢材生产到终端的服务链路,实现跨行业的供应链能力的完整输出;第三阶段,找钢集团将不再限制服务的客户和对象,而是通过深挖海外本地市场的需求,做好本地化服务,继而实现拉通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的目标。

对于非钢领域的拓展,王东表示,选择标准在于:该行业是个商品极度标准化的;SKU要非常多,对平台的信息化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会有太多的售后。

“因为每一次采购行为都需要财务、对账、结算、发票一堆事,而我们的钢铁采购是最高频、金额最大的,我们在这方面领先,那么按道理来说,我们进入其他的领域就会容易一些。”王东表示,在非钢领域,找钢集团首先布局了电工电气业务。

数据显示,找钢集团2025年上半年非钢铁业务交易额达2.1亿元,同比增长23.0%。其中,电工电气业务交易额达1.9亿元,同比增长108.9%。截至2025年6月30日,非钢业务累计合作供应商576家、累计服务客户2128家,覆盖SKU超3935种,完成订单31498笔。

据透露,为布局电工电气品类,找钢集团内部已经成立了单独的找钢工品事业部,该事业部去年仅通过20人团队就实现了非钢业务4亿元左右的交易额,今年将争取到年底实现“跨越式增长”的目标,并实现电工电气市场在海外市场的突破。

对于未来,找钢集团管理层充满信心,就在9月29日,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议行使购回授权,拟在公开市场以现有内部财务资源以最高价每股A类股份10港元购回不超过约1.07亿股A类股份。(厉平)

责任编辑: 孙孝熙
校对: 陶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