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晚间,海南发展(002163)公告,公司拟申请控股子公司海控三鑫(蚌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海控三鑫”)破产清算。市场人士指出,从行业环境与公司战略双重维度看,海南发展此次决策既是应对光伏玻璃市场波动的理性选择,更是公司紧扣自贸港封关契机、优化资产结构的主动布局。
市场倒逼下的审慎决策
光伏玻璃行业的周期性调整成为此次决策的直接背景。2025年7月,海控三鑫已率先对550吨窑炉及5条深加工生产线实施停窑减产,仅保留2条生产线维系重点客户合作。
据了解,目前来看光伏玻璃市场短期内未有回暖迹象,外购原片成本难以降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亏损局面未能有效控制。经审慎研究,海控三鑫决定关停剩余2条深加工生产线,即于2025年9月底实施全面停产。海南发展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持续亏损已导致海控三鑫资不抵债且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破产清算成为“避免更大规模损失”的必然选择。
市场人士指出,从决策流程看,此次议案经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后续将提交股东会表决,同时明确提示法院受理及裁决结果的不确定性,完全符合《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及信息披露相关要求。
战略聚焦释放发展新动能
在海南全岛封关进入倒计时(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的关键节点,此次资产优化更凸显战略前瞻性。根据国新办发布的封关政策,“一线”进口零关税税目比例已从21%跃升至74%,覆盖6600项商品,企业设备、原料进口成本直降15%-30%。海南发展主动剥离非核心亏损资产,正是为了抢抓政策红利,集中资源布局自贸港重点产业。
对照自贸港“高端制造、跨境贸易、绿色能源”三大核心赛道,海南发展的战略转型路径清晰可见。封关后实施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将使海南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而光伏玻璃业务已难以匹配公司聚焦自贸港核心产业的发展规划,主动剥离该业务,是公司集中资源抢占政策红利的关键一步。
据了解,此次破产清算将进一步优化海南发展的资产负债表。财务数据显示,海控三鑫近年持续亏损已对上市公司利润形成拖累,通过破产清算实现“出清”后,海南发展可将节省的资金与管理资源投向自贸港核心业务。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为后续发展蓄能。
在风险防控方面,海南发展已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一方面通过债权人身份申请破产清算,最大限度维护资产权益;另一方面授权经营层依法推进具体事宜,确保流程合规透明。市场分析指出,及时剥离亏损资产有助于海南发展在封关政策落地前完成战略聚焦,为后续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随着自贸港封关运作进入冲刺阶段,政策红利正加速兑现。除零关税扩容外,“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低干预高效监管”等政策将显著提升海南企业的运营效率。海南发展作为区域龙头企业,此次战略调整与自贸港“向绿图强、向数图强”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业内预计,在完成资产优化后,海南发展将进一步聚焦自贸港核心赛道,结合区域政策优势与自身资源禀赋,探索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业务新方向,持续释放区域龙头企业的发展潜力。
海南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以此次资产优化为契机,深度融入自贸港建设大局,通过聚焦核心业务、提升运营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该议案尚待股东会审议,公司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推进后续工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