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杭汽轮B(200771.SZ)与海联讯(300277)并购重组事项获证监会批复,表示同意海联讯增股吸收合并杭汽轮的注册申请。这场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跨市场整合,不仅标志着杭汽轮历时多年的“B转A”进程迈入实质性阶段,更将通过工业透平机械与电力信息化的业务协同,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强强联手,双轮驱动构建能源服务生态
根据重组方案,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将形成“一主一辅”业务格局——以杭汽轮的工业透平机械业务为核心,叠加海联讯的电力信息化服务能力。这种组合并非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瞄准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协同。
杭汽轮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24.47亿元,归母净利润1.53亿元,整体毛利率提升至26.27%,较上年同期增长6.86个百分点。核心业务中,工业汽轮机及配套备件营收占比达80.99%,同比增长6.25%;水轮发电机组业务增速更为显著,同比增长39.60%。值得关注的是,其境外业务收入同比激增66.39%,营收占比从6.04%提升至10.72%,全球化布局成效初显。
在技术布局上,杭汽轮已构建起覆盖150MW以下工业驱动汽轮机和200MW以下工业发电汽轮机的完整研发体系,与西门子能源合作的SGT系列燃气轮机已拓展至SGT-300、SGT-700等多机型,并具备分布式能源联合循环项目的总成套能力。2024年首台自主知识产权HGT51F型燃气轮机成功点火,2025年5月50MW重型燃机连续运行试验成功,标志着其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国产替代能力持续增强。
海联讯作为深耕电力信息化二十余年的专业服务商,其业务覆盖电网建设全链条,2024年参与多地低压线路改造、变电站扩建等项目,在配电网智能化领域积累了深厚经验。随着我国电网投资持续加码(2024年电网基建投资达6083亿元,同比增长15.26%),其系统集成能力与杭汽轮的设备制造优势形成天然互补。
并购重组后,二者的协同效应将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杭汽轮的工业汽轮机、燃气轮机等核心设备可嵌入海联讯的电力监控系统,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二,海联讯在电力调度、能效管理领域的数据积累,可为杭汽轮的机组远程运维、性能优化提供支撑,延长产品价值链;其三,双方客户资源重叠度低(杭汽轮聚焦工业企业,海联讯深耕电网系统),可实现渠道共享与交叉销售。
杭汽轮半年报特别提到,公司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占比持续提升,显示其从设备制造商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成效。与海联讯的融合,将加速这一进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响应速度,拓展预测性维护、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务。
转A破局,流动性改善释放资本动能
对于杭汽轮而言,此次重组的另一重核心价值在于破解B股市场的发展桎梏。有数据表明,在多家A+B股上市公司中,B股折价率平均数高达60%以上,这意味着B股长期存在折价率较高的问题。同时,这种估值洼地效应严重制约了企业融资功能的发挥。杭汽轮自1998年在B股上市后,仅通过IPO募资1.71亿港元,此后难以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规模化融资。
转入A股市场将为杭汽轮带来三重变革,一是流动性提升,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约为B股市场的50倍,更活跃的交易环境有助于公司估值向行业平均水平回归。参照同行估值,专注于高端装备的A股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约35倍,而杭汽轮B当前估值显著低于这一水平。
二是融资渠道拓宽。A股市场具备股权融资、可转债、定向增发等多元化工具,可为杭汽轮的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公司半年报显示,其正加速推进自主燃气轮机商业化、海外市场拓展等战略,这些都需要持续的资本投入。重组方案中,杭州资本已承诺在特定条件下投入不超15亿元增持,且锁定期36个月,为股价稳定提供保障。
三是资本运作空间打开。杭汽轮在半年报中明确提出“通过产业并购拓展业务”的战略,A股平台将使其更便捷地开展同行业整合。当前工业汽轮机行业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而燃气轮机、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并购机会增多,充足的资本工具将助力其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从股东结构看,这场重组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同。杭汽轮股东大会上相关议案获87.57%赞同票,中小股东同意比例达84.52%;海联讯对应议案赞同票比例更高达93.99%。长期持股的投资者夏祖林的观点颇具代表性:“这是多方共赢的方案,解决B股融资受限问题,让国有资产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展望未来,战略升级剑指全球一流
草案显示,重组完成后,新公司将聚焦三大战略方向。一是持续加码研发,加快自主燃气轮机技术攻关,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驱动服务商”;二是推进品牌出海,借助杭汽轮海外业务的增长势头,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三是深化服务转型,整合双方资源发展综合智慧能源业务,探索氢能、储能与传统发电设备的协同应用。
财务数据显示,杭汽轮通过优化供应链、改进业务流程,上半年锅炉及原动机营业成本同比缩减17.12%,成本控制能力持续增强。叠加海联讯在电力信息化领域的高毛利业务(2024年毛利率约35%),重组后公司整体盈利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
市场分析认为,此次重组若顺利完成,不仅将为杭汽轮带来估值重塑机会,更可能成为B股改革的标杆案例。在国企改革深化与资本市场开放的双重背景下,这场跨越市场的整合,既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又通过业务协同创造了新增长极,为同类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路径。
随着证监会许可的落地,这家拥有67年历史的工业装备巨头,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从钱塘江畔的制造基地到A股市场的资本舞台,杭汽轮与海联讯的结合,或将书写能源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