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广核“天山绿洲行”采访调研走进洛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河崖村乡村振兴现场、若羌100万千瓦风电场,沿着“由沙入绿、由点及面”的路径,看现场、看数据、看变化,感受中广核能源与生态融合发展的成果。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自2009年入疆以来,中广核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度参与新疆能源高质量发展,以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推进产业增效、生态增绿、群众增收,将绿色答卷实实在在书写进戈壁田间。
清晨,洛浦县城以东,光伏方阵沿着沙脊起伏铺开,无人机升空做全域巡检,地面逐块用红外复核,这里就是洛浦万亩治沙示范项目。该项目于2024年10月开建,今年5月23日一次并网,是从建设到投运速度最快的国内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
而在若羌100万千瓦风电场,其建设速度则刷新国内百万千瓦级纪录,2024年7月30日开工,当年12月29日全容量并网投运。
向北跨越千里,塔城玛依塔斯把“易怒的风”变成稳定的电。一期项目2011年实现“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至今平稳运行14年,年均发电小时数超3500小时,累计发电量超90亿千瓦时。
在萨吾尔山脚下,吉木乃源网荷储一体化电场集“发—储—送—用”于一身,2024年供电量8.67亿千瓦时,风电利用小时数为2284小时,光伏利用小时数为1670小时,储能灵活调用456.24万千瓦时,本地消纳率超95%,运营业绩位居当地前茅。
数据显示,16年来,中广核累计投资超340亿元、纳税超21亿元,在运在疆装机超1000万千瓦,累计为新疆电网输送绿电超348亿千瓦时。
从第一度清洁电力送出开始,中广核逐步带动形成一个有规模、有配套的稳定产业链,在巴州、和田、哈密等地州推进引入18个产业项目,包括高端齿轮箱、光伏组件、新型储能、高端专业机器人等领域。
同时,中广核携手中国国新集团,共同成立中广核新疆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50亿元,作为在疆产业投资平台,推进强链、补链、延链。
良好的业绩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以玛依塔斯风电场“风之翼”创新工作室为例,团队自研滑环检测设备,可14回路直阻同步测量、精度达到0.01毫欧;协同除冰装置把年均停机从180小时压到30小时,按66台机组测算年增发约1700万千瓦时。
塔克拉玛干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和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关键战场。在中广核洛浦万亩沙漠治理示范项目,沙脊背风处已经泛出一层浅绿。
项目负责人杨健介绍,项目是落实国家荒漠化综合防治的重点示范项目,把“治沙—覆绿—农光互补”打成一套“组合拳”。该示范项目总规模2.2万亩,涵盖美洲狼尾草(含复播苜蓿)、耐旱植物、防风林、土壤化改造等。
如今,在和田地区洛浦县的沙漠中,中广核建设的万亩沙漠土壤化改造试验示范项目,已将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辽阔绿洲。截至目前,中广核累计为新疆电网输送绿电超348亿千瓦时,等效节约标煤427.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33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6.6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