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惠万家银行退场!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为何仅剩“独苗”?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李若菡2025-09-24 19:50

成立不到4年,邮惠万家银行即将被吸收合并。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9月23日晚间,邮储银行发布一则公告称,为进一步优化管理及业务架构,将吸收合并下属全资子公司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邮惠万家银行”)。此次合并后,国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直销银行仅剩中信百信银行一家。

受访专家指出,直销银行定位不清、与手机银行功能同质化等问题加速了母行吸收合并的进程。此次合并有利于提高母行整体竞争能力,但需关注此前存量业务的平稳衔接与过渡。

邮储银行拟吸收合并

邮储银行公告称,吸收合并完成后,邮惠万家银行的独立法人资格依法注销。

据了解,此次吸收合并是为了有效利用资源,降低邮储银行运营成本。“近年来,本行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数字化和集约化能力快速提升,以手机银行为主要服务渠道的格局已经形成,线上综合服务能力大幅增强。”

邮储银行在公告中进一步表示,邮惠万家银行线上运营经验整合到该行,是对其线上业务强有力的补充,业务资源及人才队伍将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并将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有助于将资源投入到互补性更强的领域,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注册资本为50亿元,是我国首家获批成立的国有大行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业绩表现方面,2022年至2024年年报显示,该行期末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2.63亿元、-4.15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减亏38.74%。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净资产为40.42亿元,累计注册用户超2000万人。

从经营范围来看,邮惠万家银行与母行的业务重合度也较高,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发行金融债券、从事银行卡业务等。部分业务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主要针对客群是个人及小微企业。

复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石烁指出,大银行之所以成立直销银行,是为了在自身技术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迅速赶上互联网金融的红利期。

“此次吸收合并能够为邮储银行体系继续充实银行类人才,将邮惠万家银行在存续期间积累的同业合作资源、客群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进一步夯实邮储银行的整体竞争能力。”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但需要关注此前的存量业务如何实施平稳衔接与过渡,IT系统如何在技术层面实施有效融合,以及在相关人员的合并、裁撤等动作中如何维护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直销银行持续降温

近年来,银行正不断给线上渠道“做减法”,直销银行更是一再缩编。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直销银行发展分析报告——现状篇》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96家以独立渠道正常运营的直销银行。如今在手机应用商城以“直销银行”检索,仅有青岛农商银行直销银行、湖南银行直销银行等零星几家。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邮惠万家银行合并后,国内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直销银行仅剩中信银行和百度共同设立的中信百信银行。此前,招商银行曾与京东科技筹划建立招商拓扑银行,但已于2022年终止筹备。中信银行202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信百信银行实现营业净收入28.75亿元,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4%和1.66%。

“但是,直销银行的发展目前面临不少问题,例如,与手机银行功能高度重合,内部协同困难;业务同质化严重,内卷竞争导致持续亏损;难与母行共享资源,增加综合成本,加速了母行的吸收合并进程。”石烁进一步分析道。

苏筱芮认为,比起过去数年当中大踏步地获取业务增量,现阶段银行业更侧重于某类细分业务、某类具体客群的精耕,注重差异化能力的打造,在创新探索领域更倾向于通过搭建临时团队、新设相关职能部门,而非采用独立法人架构来进行应对。

“银行数字化转型存在综合性金融平台和嵌入性场景服务等多种模式。”石烁直言,“对于大型国有银行和领先的股份制银行,在技术发展和业务整合的趋势下,综合性金融平台将是主流策略。对于无力构建综合性平台的中小银行而言,可以将账户、支付、贷款、风控等核心金融能力,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I)像搭积木一样输出给外部平台,深度融入区域经济或特定产业生态,构建这种嵌入性场景服务能力,或者说‘银行即服务(BaaS)’模式和垂直领域的‘专家型’平台模式,很可能是更加务实的策略。”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