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巨头正从“模型驱动”迈向“基建驱动”的崭新阶段。
9月24日,OpenAI宣布,为了构建更多的计算能力,OpenAI将与甲骨文、软银在美国新增建设五个大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作为其“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有望在年底前提前实现今年1月提出的10GW算力目标。
根据OpenAI官方披露的信息,这五座新数据中心将分布于美国多个关键地区。其中,与甲骨文合作建设的三处分别位于德克萨斯州沙克尔福德县、新墨西哥州多尼亚安娜县、以及中西部一个尚未公开的地点,这些数据中心将延续双方在德州阿比林数据中心的“以租代售”模式,甲骨文将负责基础设施运营,OpenAI以主力租户身份独占核心算力资源。另外两个则是由OpenAI和软银旗下开发太阳能和电池项目的子公司SB Energy负责运营,选址俄亥俄州洛兹敦与德克萨斯州米拉姆县。
今年1月,OpenAI、甲骨文与软银在特朗普重返白宫第二天即宣布将共建“星际之门”项目,计划今后4年投资500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近一两个月以来,OpenAI已在挪威、印度等国家宣布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推动全球算力布局。据接近该项目的高管称,如今“星际之门”已经成为一个总称,用于指代OpenAI所有数据中心项目。
疯狂建设新数据中心的背后,是OpenAI对AI需求爆炸式增长的观察,以及对构建下一代更强大AI模型的野心与焦虑。OpenAI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也发布了一篇名为《Abundant Intelligence》(智能富足的时代)的文章,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AI算力的看法。
奥特曼指出,人类对AI服务的使用增长速度令人惊叹,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未来只会更加惊人。当前,世界既需要用于推理的算力以运行人工智能模型,同时也需要用于训练的算力以不断提升模型性能,因此OpenAI正为大规模扩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宏伟目标打下基础。
他还表示,OpenAI的愿景是打造一家“工厂”,每周能够生产出一吉瓦规模的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年时间,而且从芯片、电力、建筑到机器人技术等各个层面进行创新。关于这些新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安排,奥特曼表示,未来几个月将陆续公开相关计划,包括项目的融资方式等细节。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OpenAI官宣新建五座数据中心的前一天,英伟达宣布了一项震惊业界的合作,将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总容量达10GW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0GW相当于400万至500万块图形处理器(GPU),约等于英伟达今年的出货总量,是去年的两倍。黄仁勋强调,这项合作旨在构建AI基础设施,也是历史上最大的AI基础设施项目。
不久前,老牌科技公司甲骨文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在最新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甲骨文透露,甲骨文披露其剩余履约义务(RPO)已飙升至4550亿美元,同比增长359%,其中仅第一季度就新增了3170亿美元。知情人士称,这主要源于OpenAI与甲骨文签署了一份云计算合同,将在五年内购买甲骨文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服务。
OpenAI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合作,也让这场由其主导的AI算力军备竞赛的核心主角浮出水面,形成了“大模型(OpenAI)—云基建(甲骨文)—算力芯片(英伟达)”三巨头构建的闭环。OpenAI向甲骨文购买云计算服务,作为负责建设运营数据中心的甲骨文则需要向英伟达采购大量的GPU芯片,通过售卖GPU芯片而获得资金的英伟达,再将其部分利润以投资形式返还给OpenAI,支持其进一步的AI基础设施建设。
业内人士分析,这场由OpenAI主导、英伟达与甲骨文协同推进的AI基础设施建设狂潮,其意义或许超越了一家公司的扩张野心,而是AI军备竞赛进入“重资产时代”的一个信号。在这个时代,模型创新依然重要,但算力储备成为了决定谁能走得更远的关键。
与此同时,AI基建的爆发式发展正在重塑全球科技产业的价值链。OpenAI通过与英伟达和甲骨文结成“三角联盟”,试图巩固其在AI底层架构上的主导权,而中国、欧盟等地也在加速布局自主可控的AI算力网络。这场“算力主权”的争夺预示着,谁能够在本土建设足够多的先进AI基础设施,谁才能在智能经济时代掌握更多主动权。
校对:刘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