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8年风雨淬炼,以“长期主义”安身立命的车圈“理工男”——奇瑞汽车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资本盛宴。
9月17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9973.HK)正式启动招股,并计划于9月25日正式登陆港交所,预计募资金额区间为82.53亿至91.45亿港元(按发行价27.75-30.75港元/股计算,且假如未行使超额配股权),成为港股市场2025年以来最大车企IPO。
连续22年中国自主品牌出口第一、1300万辆全球累计销量,奇瑞汽车手握多张“王牌”,已将全球化融入企业基因。而今,公司通过港股上市融入国际资本市场,正以品牌向上、全球深耕、智能跃迁“三箭齐发”,加速打造中国智造出海的崭新样板。
业绩狂飙:“技术直男”的商业爆发力
一直以来,奇瑞总以车圈“理工男”的形象示人:死磕技术,钻研务实,殊不知“技术直男”的赚钱能力也毫不逊色。
2022年至2024年,奇瑞汽车营业收入从926.18亿元大幅攀升至2698.9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70%;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销量方面,2024年奇瑞汽车总销量为229.5万辆,同比增长49.4%,增速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更难得的是,增长动力并非来自单一业务线,而是呈现“全线开花”态势——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国内及海外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65%、29%、55%、35%,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上述指标增速均超25%的车企,优等生特质凸显。
业绩狂飙的背后,是奇瑞汽车多元化品牌矩阵与精准产品布局。
目前,奇瑞汽车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每个品牌都有不同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其中奇瑞为主品牌,面向大众及家庭用户,主打安全舒适、质量过硬;捷途面向家庭旅行及户外越野等用户群体;星途面向追求性能的高端用户群体;iCAR为奇瑞首个新能源品牌,面向Z世代客户;智界则是公司与华为联手打造的智能化高端品牌。
清晰的产品定位给了奇瑞打造爆款的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奇瑞有8款车型月销超1万辆。
基于持续扩容的产品序列,奇瑞近年来主动跳出“内卷化”的行业竞争,加速推进“品牌向上”,产品力持续提升。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在于,其销售单价的提升。2022年至2024年,公司国内、国外乘用车平均销售单价增长率分别为37%及19.4%,其中奇瑞、捷途两大品牌平均售价增长率达30.9%及39.5%。
在本次港股IPO中,奇瑞拟将35%的募集资金净额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按照计划,2025年,公司将推出60多款新车型和新版本乘用车,涵盖轿车及SUV,包括燃油车及电动车。
不难看出,此次港股IPO于奇瑞汽车而言,实则是为下一次跃起而“蓄力”。
出海之王: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如果将奇瑞高速成长的亮点投射成一幅星空图,那么“出海”一定是当中最耀眼的星。
先透过一组数据来感受一下奇瑞在海外市场的“江湖地位”。自2003年以来,奇瑞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截至2025年3月末,奇瑞的乘用车已经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300万辆。
反映在业绩侧,近年来公司海外市场规模逐年壮大,2022年至2024年板块营收分别为303.87亿元、770.6亿元、1008.97亿元,分别占总收入32.8%、47.2%、37.4%。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奇瑞出海模式的不断进阶。从最初的产品出海,到后续的生态出海,公司将入乡随俗、因地制宜之道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多个环节,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让“中国造”真正成为“当地造”。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将公司出海经验总结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地化是奇瑞汽车高质量出海的密码。奇瑞汽车以可承受的价格、可持续的发展,与当地企业高度协同与深度融合,推动产品融进去、产业走进去、文化走进去,努力成为为当地和全球发展贡献力量的全球企业公民。
在研发端,奇瑞在德国、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及马来西亚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聚焦车型本土化调整及特色功能开发;在销售端,截至2025年7月末,公司已拥有3169家海外经销商网点;在制造端,公司生产基地已扎根马来西亚、巴西、西班牙、印尼、乌兹别克斯坦等地。
目前,奇瑞早已经成为国产品牌的“出海扛把子”。2024年,奇瑞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车企第一,在北美及亚洲(中国除外)销量位居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第二。
2024年,奇瑞以技术主导者身份,与西班牙老牌车企EV MOTORS共建合营工厂。当年12月,该工厂下线首辆EBRO S700汽车,标志着中国车企首次在欧洲实现本地化量产,也翻开了奇瑞的出海新篇。
2025年3月,奇瑞正式宣告进入“出海战略3.0”时代,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实现从产品贸易到标准、生态输出的全维度升级。2025年4月,奇瑞与韩国KGM集团正式签署中大型SUV联合开发协议,基于奇瑞全球化技术平台共同打造新一代车型。
在未来发展战略中,扩充海外版图依然是核心任务。据招股书,奇瑞IPO募集资金净额的20%将投向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
智能化破局:打响技术突围战
怎样牵住全球化战略的牛鼻子?“技术奇瑞”秉承一贯的创新风格,已祭出杀手锏,正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开出一条新路。
按照计划,奇瑞本次IPO中25%的募集资金将用于未来一至三年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其中10%用于电动化技术和汽车平台架构升级;15%用于投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奇瑞坚持技术立企,从过去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到现在的芯片、电芯、软件、OS、智慧座舱、云平台、算法等,一切关于汽车的核心技术,公司都熟稔于心,并牢牢掌控。而翻开公司技术创新库,每一项都是“硬核”。
鲲鹏动力作为业内领先的动力总成,坚持“油电并举”战略,涵盖发动机、变速箱、电驱动及电池安全系统四大核心技术,决定汽车能效和性能;火星架构通过模块化硬件和跨平台软件,快速推动降本,目前公司在同一汽车平台上开发的车型中同类动力系统零部件的标准率达到80%以上;雄狮智舱采用全栈自研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提供极致交互体验;猎鹰辅助驾驶系统采用端到端架构和行泊一体化技术路线,可实现全域场景的精准感知与毫秒级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汽车品牌的辅助驾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不同,奇瑞将智驾系统同步用于燃油车,将“智驾平权”演绎到了极致。
今年3月,奇瑞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宣布将在2025年底前,实现全品牌车型智能驾驶系统覆盖,包括燃油、混动及纯电动车型。发布会期间,奇瑞小蚂蚁智驾版亮相,在业内首次将智驾渗透至6万元级别车型。
数据显示,2024年奇瑞的车辆配备辅助驾驶系统比例已经达到49.6%,较2023年提升5.8个百分点,远高于全球35.6%的平均比例。
技术创新需充足的研发投入和成熟的研发体系为支撑。目前,奇瑞研发体系涵盖基础和跨学科研究、核心技术和创新功能以及汽车量产,实现“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41.28亿元、68.49亿元、10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近60%。在电动化方面,奇瑞也正在跑出“加速度”。2025年下半年,公司计划推出八款以上新能源汽车车型,年度销量目标为40万辆以上。
结语
当前,新能源汽车板块整体估值实际上处于历史中枢以下,在此背景下,奇瑞汽车此次登陆港交所,资本市场如何看待?
从认购情况来看,奇瑞汽车IPO已获足额认购,募资规模可达82.53亿至91.45亿港元,若全额行使超额配股权,募资上限或将达105.17亿港元。
此外,本次发行获得了全球投资者的火热认购,基石投资者已承诺认购约45.725亿港元,资本市场的“投票”已经显示出市场对奇瑞汽车IPO的积极态度。
随着行业从“电动化”向“智能化”和“生态化”演进,板块的估值修复预期正在增强。很显然,奇瑞汽车的上市将为新能源汽车板块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包括提升市场信心、吸引国际资金、促进估值修复。
校对: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