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道基金】指数+油站 | 量化是如何实现“指数增强”的?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09-22 13:43

图片1.jpg

小博说

提到指数增强基金,“量化”往往是一个绕不开的词。

那么在这类产品的运作中,“量化”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是如何做到“增强”的?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看看,指数增强背后的量化模型是如何运作的。

多因子模型的核心:

常说的“因子”是什么?

想要实现对指数“增强”的效果,直观理解,就得“主动”做一些偏离指数的动作。比如适当增配一些未来可能表现更好的公司,减配一些未来可能表现更差的公司。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用量化方式评估和判断一家公司未来股价表现如何?

这里就不得不提,量化多因子模型的核心成员——“因子”。

因子可以理解为一种“标签”或者“特征”,比如我们来形容一个人,可以有性别、身高、体重等特征,在量化投资里,因子就是用来描述股票的“特征”。

量化投资模型会同时考虑很多个因子,就像我们看人不能只看身高,还要看其他方面一样。博道量化团队的因子库就涵盖几百个因子,从不同角度去评估股票的价值和风险。

图片6.jpg

根据股票的定价公式,这些因子通常可以分为“基本面类”和“量价类”,前者侧重深度逻辑,后者侧重统计规律。比如,前者包括成长、盈利、质量、预期类因子,后者包括量价和估值因子,它们作为评估股票的标准,能够从各个维度,对市场上的几千只股票进行打分。

多因子模型的运作:

“增强”究竟如何实现?

了解了“因子”,那么量化多因子模型就很好理解了。以博道多因子模型为例,增强过程就像一条分工明确的生产流水线,这条流水线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  个股分析。

在这个环节中,模型里的各类因子,它们作为评估股票的标准,从各个维度,对市场上的几千只股票逐一进行打分,并根据最终得分进行排序。

第二,  组合生成。

在这个环节,模型会根据不同的基准和风险约束,进一步筛选符合条件的股票。比如标准的指数增强基金,就有严格的成分股占比限制。由此筛选出来的个股,根据之前的最终得分情况,被赋予不同的权重比例,进而形成最终的股票组合。

第三,  日常运作。

这个环节主要是优化交易以最小化成本;同时实时监控组合最终的业绩表现,将结果反馈给前台。

总结来说,相较主动投资靠人来决策,量化投资决策依靠的是纪律的、专业的量化模型,从个股分析到组合生成再到日常运作,每一个环节各司其职,保证模型稳定运作的同时,挖掘更多超额收益空间。

量化多因子模型:

指数增强的“天生好拍档”

说了这么多,最后如果要给“量化”一个定位,可以说是指数增强的“天生好拍档”。

指数增强既要紧跟指数,又要在诸多股票中找出“优质潜力组合”,对于选股的广度和效率都有很高要求,想达到标准,单靠人工有时候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量化策略正好能派上大用场。

以博道基金的量化模型为例,目前采用的多因子体系是根据两套框架(一套传统框架+一套AI全流程框架)运行的结果,最后统一进行组合优化,其策略几乎完全依赖量化模型,排除人为干预。

量化方式做增强有几个优势,其一更稳定,使投资管理免受情绪影响,保持策略逻辑的一致性;其二更精准,能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细微优势;其三更高效,能动态更新来保持模型的有效性,调仓更加灵活及时,因此和指数增强可谓是很合拍!

当然,量化不是唯一的增强方式,“增强”也可以靠主动方式实现,但依赖人的判断容易波动大,超额不稳定难免影响持有体验。所以说,如果“指数”是起点,“增强”是目标,那么“量化”就是实现路径之中,希望让投资者在持有过程中走上更舒缓平坦的“上坡路”。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评测,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请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务必仔细阅读基金的法律文件(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责任编辑: 吴晓辉
校对: 高源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