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崇山峻岭间,310台风机毅然傲立,洁白扇叶随风旋转,将取之不尽的高原之风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
“这个项目让我震惊不已”“这是个很好的典范”……9月20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成员走进中国大唐云南锦屏西风电场,感受能源绿色发展的铿锵足音。偌大的风机、橙红的万寿菊、青绿原野,一起讲述着天人共生、万物相长的和谐故事。
独特资源禀赋与能源转型相互结合,为生态宝地巩固繁茂绿意。丘北县平均海拔2210米,风力资源丰富。大唐云南公司运用高原山地风电开发技术,实现总装机容量110.3万千瓦,年上网电量约26亿千瓦时,每年预计可节约标准煤80.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6.5万吨、二氧化硫约416.28吨、烟尘约83.26吨。绿色电能源源不断送往天南海北,按照家庭年用电量2400千瓦时核算,可为108万户家庭提供一年用电量。该项目不仅推动当地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还有利于缓解云南省能源供需“紧平衡”,为打造绿色能源强省贡献力量。
高原特色文旅与能源产业相互促进,为县域经济带来新鲜活力。该基地建设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全生命周期。在风电场间隙地,种植耐阴中药材、万寿菊经济作物;在风机机位上,绘有壮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图案;建设观景平台、徒步栈道等设施,方便游人往来、观景。“彩绘风机+高山草场+云海观光”生态旅游线路上,扇叶、花海相映成趣,“上风下农”相得益彰,带动周边民宿、餐饮收入增长。创新“新能源+”融合发展模式,一体化推进生态修复、立体经济与清洁能源协同发展,绘就农、工、旅“良好互动”的美丽画卷。
科威特《报章报》国际新闻部主任查贝尔·巴拉卡特在参观过程中仔细聆听讲解,频频点头赞许。他表示:“这一项目是先进技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范例,令人印象深刻。”巴拉卡特主任强调,他将通过本报的媒体报道,向科威特民众详细介绍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的先进技术成果。
清洁能源开发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为百姓增收增加多元渠道。大唐云南公司发放专项资金改建乡村道路,新建产业道路320公里,村村通道路建设17公里,激活12个行政村与外界连接的“毛细血管”,推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此外,项目建设当地提供近4000个就业岗位,培训技术工人4000余名,带动建材、运输等产业增收。丘北县腻脚乡村民感慨:“以前只能靠天吃饭,如今月收入翻了两番!”昔日土路变平坦道路,村民增收渠道更加丰富,乡村致富道路更加宽广。
深化能源布局与共建共享相得益彰,为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大唐云南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以绿色为底色,以创新为引擎,不仅能为当地供电,还能满足周边城市的能源需求,为各国提供着可借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在参访现场,卡塔尔半岛媒体集团数字化部成员穆阿兹·阿尔阿穆迪不时地拍照记录,他表示:“这些巨型风机不仅能为当地供电,还能满足周边城市的能源需求,这是一个独特的模式,是一项非常值得尊敬的壮举。这样的中国方案契合全球共同关切,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大唐云南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风电基地的建设与运营,是中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生动实践。未来将继续深耕绿色能源领域,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拓展国际合作,为全球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贡献大唐力量。
统筹:曹鹏程
文字:王海林 崔 妍
摄影:陈 斌 谭 红
责编:霍 文 史欣月(实习)
来源:人民日报国际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