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微信公众号“工信微报”周五发布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从着力优化供给、助力扩大消费、保持国际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生态和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等五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
《方案》提出,2025-2026年,轻工业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在着力优化供给方面,《方案》首先提到,加快产品创新。开展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行动,细分人群、区域、行业和年龄,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分析消费者需求,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和特色供给。通过“链长制”“揭榜挂帅”等举措,加速智能家电、生物制造、高端自行车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方案》还提出,加强质量保障。开展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强化强制性国家标准“红底线”作用,推动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平稳有序过渡,完成玩具、儿童手表、智能锁具、家用燃气灶具等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
助力扩大消费方面,《方案》提出,促进扩大传统消费。落实好现有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大绿色低碳、智能健康、适老宜小产品研发推广,充分发挥政策资金撬动作用,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
另外,《方案》提到,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围绕健康、养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增加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功能家具、智能安防、多场景照明系统、智能影音娱乐、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供给。
保持国际竞争优势方面,《方案》提到,优化贸易结构。支持家电、家具、皮革、照明、酒类等行业龙头企业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设,开拓海外营销渠道,打造更多国际化品牌。发展外贸新模式。积极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优化商品品类,增加商品附加值,大力开展海外营销推广。
优化产业生态方面,《方案》提到,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家电、电池、家具等领域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树立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先进典范。推动产业合理布局。从传统经典、先进制造、专精特新等角度分批打造轻工业特色产区,加强分类培育和管理。
除了上述四个方面,《方案》在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方面提到,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实好《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锚定2027年阶段性目标,聚焦家电、家具、制鞋、日用化学品等重点行业推广智能排产、智能配方设计等“小快轻准”适配方案。促进绿色化发展。建立涵盖产品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等多维度的严格绿色标准体系,强化企业绿色生产责任,支持建设一批轻工行业绿色工厂,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标杆。
近期,我国陆续推出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下一阶段行业增长目标,并围绕提升供给能力、扩大有效市场、优化发展生态等方面部署一系列举措。
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今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在此之前,《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相继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