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药集团加速布局创新药赛道 在研创新药项目达22项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李映泉2025-09-12 17:44

作为华南龙头制药企业,广药集团的近期的一系列“组合拳”引起了市场关注。公司新任董事长李小军自上任以来频繁带队出访,拜访对象包括钟南山、徐涛等知名院士团队。最近,广药集团总经理陈杰辉也密集带队调研了20多家药企同行。

从广药集团的官方信息可以看到,公司拜访的企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传统药企向创新药企转型成功的知名企业,如恒瑞医药、百利天恒、正大天晴、复星医药、荣昌生物等;第二类是以信达生物为代表的创新药领先企业;第三类是AI制药的领先企业,包括晶泰控股、英矽智能、成都先导等。

在晶泰科技,广药集团团队深入了解了AI大分子药物结构建模平台XtalFold®,该平台已经在多种应用场景中取得显著成果,并授权给多家全球性药企,这也与广药集团正在推进的“数智广药”战略高度契合。

成都先导则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智技术在药物研发与运营中的深度应用,为广药集团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经验。百利天恒的转型经验同样值得关注。自2010年进军创新药领域,该公司已建立起小分子化学药、大分子生物药及ADC药物的全系列药品研究开发能力。

广药集团董事长李小军在调研中多次强调,创新既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如今,广药集团正从传统药企向科创药企转型,也是顺应行业变革、把握政策红利的必然之举。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常态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药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创新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无疑是关键方向。

今年6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商保、医院准入等多方面为创新药提供支持。2025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3个,同比增长59%,其中国产创新药占比高达93%,标志着行业核心竞争力已从销售渠道转向真正的研发创新。

当前,广药集团正在重新梳理原有科研管线,积极布局未来管线,早年布局的多个新药研发项目也将会在未来几年陆续有产出。目前广药集团有在研项目超200项,其中在研的创新药项目达22项,涵盖恶性肿瘤、慢病管理、大呼吸、免疫系统、男科用药等重大疾病领域。

在核药赛道,广药集团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东江实验室)、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厦门稀土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其中,广药集团同厦门稀土所成果转化平台共同出资成立了广州白云山稀核健康医药有限公司,全面布局核药领域。近日,白云山稀核健康团队成功利用国产自主研发的先进固体靶系统,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实现了新型医用核素的高质量制备。

9月8日,白云山稀核健康与广东回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厦门稀土所正式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及“共同开发新型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实质合作协议。未来,白云山稀核健康将聚焦新型核素、放射性药物、精准诊断及靶向治疗等领域创新研发与产业化,致力于推动创新核医学技术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

在科研探索方面,广药集团与国内外一流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开展联合攻关研究。今年以来,广药集团与广州实验室、海河实验室、清华大学中医药交叉研究所等院所,以及多个院士团队开展项目对接,进一步拓展创新资源,为切入“AI+制药”、生物药等前沿领域夯实基础。

在平台构建上,广药集团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分中心公共转化技术平台建设,布局多个子平台,涵盖干细胞、免疫细胞、病毒、质粒、mRNA等CGT药物和多肽、抗体药物从概念验证、动物试验到中试生产等全流程转化研发服务,积极开展细胞基因等创新药物研发。

在生态圈协同上,广药集团下属的广药资本公司上半年投资干细胞治疗、疫苗、合成生物、健康电商、微针制剂等前沿领域项目,以并购为抓手丰富企业品种和研发管线。

在数字化方面,广药集团以“数智广药”为战略支点,推动覆盖“种植—采购—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智能革命”。今年,广药集团还与华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数字化底座、数字化应用、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

责任编辑: 赵黎昀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