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的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在上海开幕。(本版图片均为主办方提供)
9月11日上午,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的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在上海开幕。在当天举行的产业圆桌中,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可穿戴部总经理张雷,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围绕着热门AI产业话题展开对谈,分别从应用、硬件与投资视角给出关键判断。
从Open AI卷起的应用浪潮,到DeepSeek的异军突起,大模型普及也在产业内部掀起了一轮轮入口之争“大模型是不是会吃掉所有软件”。面对这一问题,投资人朱啸虎认为低代码、无代码的软件肯定会被AI替代,尤其是编辑类、协作类软件,“不是说不要了,是它的需求会降低,用户数减少10%的话,这个影响是很巨大的,协同类软件未来市场还会在,但是会小很多。”他也透露了面对AI产品,投资人关注的唯一指标就是用户留存。
韩歆毅则认为,专业AI垂类应用有通用大模型取代不了的价值,他以蚂蚁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为例,健康几乎是每个个体的刚需,且有走向高频的趋势,“AI医疗健康做到极致,反而不用担心留存问题,了解病人、能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还能帮助执行解决问题,像一个专业的医生,这是AI医疗走到最后的目标。”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AI短期内还无法取代医生,它更应该是医生的助手,目前最佳方式就是“人机结合”。
除了移动应用,当下AI也近乎将所有硬件“重做”一遍,AI手机、AI眼镜、AI机器人层出不穷,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可穿戴部总经理张雷认为,“未来的入口机会,还是要回到AI加持下,硬件实现的场景是否具备超级黏性,长期来看,AI眼镜有机会。AI眼镜相比AI手机,改变了基础的交互逻辑,从被动到主动,可能会带来外来交互范式的变化。”张雷透露,目前小米眼镜端呼叫“小爱同学”的频率已经是手机端的6到7倍。
“在AI领域,明年应用肯定会大爆发,下一个字节、下一个小红书今年应该已经成立,创业者应该有很多机会,大家一定要有勇气去闯星辰大海。”谈及AI商业模式与创业机会时,朱啸虎在现场对年轻创业者鼓舞道。
朱啸虎结合中美成长比较快的AI企业,美国B端创业居多,中国则擅长C端,朱啸虎认为“AI大家都是一样的,差异都在AI之外,在AI以外搭建用户体验差异有大量的玩法,这是中国创业者最适合、最擅长的。”韩歆毅、张雷分别从蚂蚁、小米的应用实践中回顾,一致认为在垂直的专业服务领域,依然有巨大的创业探索空间。
面对AI硬件出海,张雷则认为:“我们可能存在供应链端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以及有很好的AI生态优势,但如何在这么好的AI生态下找到真正用户非常需要的场景,去真正地落地实现,提升用户体验,形成黏性,去提升产品力,我觉得这些都需要基于这些优势回到产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