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倪以理:生成式AI恐加剧技术鸿沟 发展最大瓶颈在组织文化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09-11 17:28

“人工智能发展最大瓶颈在组织文化。”9月11日上午,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主论坛作出上述表述。在这场题为《把握新时代机遇:从“世界工厂”到“全球企业公民”》的演讲中,倪以理提出三大判断——把握AI技术红利需组织变革、全球贸易走廊重构加速、中国企业出海进入3.0全新阶段。

过去30年,麦肯锡在华战略咨询的关键心得是,选对“战场”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据2015—2019年间麦肯锡企业业绩分析工具,行业内企业平均经济利润最高的三个领域是生物科技、技术硬件与汽车,这些正是AI技术得以发挥显著价值的行业。然而,过去十年间,每12家企业中仅有一家能从中游跃升至领先地位,业绩排在前五分位的企业中也仅有约半数能维持领先地位。对此,倪以理直言,“如果这个行业不是最赚钱的行业,行业领先者只会事倍功半”。

微信图片_20250911170926_1184_103_副本.png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投资关注度和创新投入均强劲增长。据Crunchbase News,2025年第二季度AI公司共获得约900亿美元风投。麦肯锡调查显示,92%的高管计划在未来三年增加对AI投资。另据Yahoo财经,2025年Meta、亚马逊、Alphabet及微软计划投资325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较2024年增长46%。AI正在赋能所有关键科技趋势,从智能体执行复杂任务,到推动专用半导体创新,再到加速生物工程研发和提升机器人自适应能力,其催化作用覆盖能源、制造、科研等多个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瓶颈不在于技术或应用场景,而在于组织与文化。倪以理指出,成功的AI转型必须由CEO主导、业务驱动而非IT部门推动;需要聚焦利润而非应用场景;必须对流程和组织进行重构,而非简单优化;需打破组织壁垒和惯性,真正的突破口在于“变革管理”。

地缘政治变动带来全球化退潮隐忧。据麦肯锡2024年全球经济状况调查,未来12个月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位列第一的是地缘政治不稳定和/或冲突,位列第二并在三个月内大幅增长的是贸易政策和公共关系变化。另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全球出口占GDP的比例2010年后在25%以下波动,中断了此前50多年的持续增长。

“你可以对地缘政治没有兴趣,但地缘政治会找到你。”倪以理指出,此前所谓的“全球市场时代”确已终结,中企须学会在新的“贸易走廊”中竞争,包括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东欧和非洲等新兴市场;此外,“本地对本地”模式正成为全球现象,企业应致力于建立更加分散化、多元化的全球布局。

出海是近两年中企最热关键词之一。实际上,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企业仍以国内市场为主。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中企海外收入占比在2010年和2021年分别为7%和8%,远低于韩国的60%与65%,也不及日本和美国水平。此外,2024年全球品牌百强中仅12家来自中国,与美国61家形成鲜明对比。

倪以理将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0时代依赖低成本制造与出口规模;2.0时代以海外并购驱动能力补全;3.0时代则强调以全球企业公民身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中国企业需从纯出口交易变为树立全球观念,从出口终端产品转向输出IP、专长与能力,采用合资、少数股权投资等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并建设国际化管理团队等。他表示,“如果我们能走到这一步,中国企业将多一个出路,也多一个增长空间。”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是在上海举办的全球高级别金融科技和前沿科技大会,本届大会主题为“重塑创新增长”,共设1场开幕主论坛、40多场开放见解论坛、2 场全球主题日系列论坛、18场创新者舞台、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3场AI科创系列赛事和1场科技人才招聘会,并首次设立创投Meetup,为参会者提供深度交流与合作的机会。(CIS)

责任编辑: 刘少叙
校对: 廖胜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