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光伏玻璃企业亚玛顿发布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0.83亿元,净利润亏损1582万元。尽管整体业绩承压,其海外业务却表现亮眼,上半年外销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107%,外销毛利率水平远超内销。公司此前宣布将在阿联酋投资建厂,总投资额约2.4亿美元,规划年产能50万吨光伏玻璃,目前相关工商注册已完成。在国内价格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海外市场被光伏企业视为开拓利润空间的重要方向。
中东能源转型加速,出海成战略卡位“入场券”
不同于传统制造业的成本套利,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略卡位。亚玛顿选择在阿联酋建厂,背后是中东地区能源转型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其中,迪拜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计划到2030年实现5000兆瓦装机,仅第五期900兆瓦项目就已创下每千瓦时1.6953美分的历史最低光伏电价。沙特同样提出规模庞大的清洁能源计划,拟投入约2660亿美元,到2030年实现130GW可再生能源装机,光伏占比40GW。这意味着中东地区光伏装机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带动光伏玻璃需求大幅上升。
亚玛顿此次选择入驻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除了考量阿联酋优越的营商环境外,示范园内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成本明显低于国内,可享受免征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多重税收优惠。在这一政策环境下,企业不仅需要加快海外产能建设,更是抢占政策与市场红利期的“入场券”。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2.0mm光伏玻璃均价为12.92元/平方米,同比下滑24%。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承压,但亚玛顿海外业务的毛利率达到22.96%,远高于国内4.66%的水平。海外高毛利订单和区域多元化,正逐渐成为公司收入结构中含金量更高的组成部分。
“就近供给”模式直击痛点,成本与区位优势凸显
从业务逻辑看,待未来海外产能落地后,公司海外毛利率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首先,中东地区高温、强紫外线、沙尘等极端环境对玻璃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布局,可适配多种环境,技术优势将带来溢价空间。
其次,在成本结构层面,中东的资源条件带来能源价格上的天然优势,相较于国内煤电依赖的模式,当地工厂有望在能源开支上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同时可以规避包括欧盟、东南亚等地的特定关税。在自由区政策支持下,企业能够享受原材料进口方面的优惠,这使得整体成本结构相比国内出口模式更具优势。
此外,相较于国内,海外市场同质化竞争压力小,客户更看重质量、交付稳定性和本地化服务能力。亚玛顿项目选址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项目选址靠近中东大型光伏电站,有助于就近服务下游需求,有望实现极速交付。公司可依托中东的区位优势,直供当地能够缩短运输周期并降低运输成本。而各大组件巨头在中东的工厂也需要本地化供应链配套,这种“就近供给”模式直击痛点。
将重心转向海外市场,通过差异化优势争取更可观的盈利空间是攻克“反内卷”重要解题思路。但出海非坦途,公司此次锚定中东,项目建设周期约18个月,意味着预计在2026年底前后具备投产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需要统筹资金投入、建设进度及产能爬坡等环节。
海外布局对于国内的光伏企业来说,已经不是可选项,而是下半场竞争的“门票”。这背后,是全球光伏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中国制造优势正从“成本领先”转向“技术+区域”双轮驱动。
从“卷价格”到“拼结构”,全产业链出海进行时
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出海早已不是单纯的产品输出,更是一次全产业链重构。上下游都在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上游方面,纯碱作为生产光伏玻璃的重要原料,国内外市场价格差距正在缩小,这促使相关原料企业开始加快海外布局,以更好地贴近新兴产能需求。
而玻璃作为中游的辅材环节,海外产能也在不断提升。据SMM统计,海外光伏玻璃总在产窑炉产能达到12450吨/天,仅2024年海外新增日熔量达到3900吨/天;预计2025年,海外光伏玻璃总产能或将达到16000吨/天,月度产量预计将上升至6GW左右。旗滨集团、福莱特、信义光能等光伏玻璃企业目前已经分别在马来西亚、越南等地投产了多条每日千吨级以上的生产线。
下游组件巨头的海外扩张也正在催生新的配套需求。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近年来海外出货占比不断提升,中东地区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海外重镇。例如,隆基、晶科参与沙特NEOM10GW光伏制氢一体化项目,供应高效双面组件;在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太阳能园区四期项目中,国内企业提供了12GW TOPCon组件;钧达股份在阿曼投资建设5GW电池片基地,推动本土化制造并辐射欧洲、非洲市场。亚玛顿的出海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呼应,通过“就近供给”模式实现贴近客户、优化运输,并加强与组件厂的协同效率。
当中国光伏企业将效率基因植入全球产能网络,用技术差异化重构产品价值,出海不再是简单产能转移,而是再次对定价权的重塑。把熔炉建在需求的正前方,毛利率才会留在时间的后半程,亚玛顿的出海选择是中国光伏制造的一个缩影,而背后是整个中国制造业从“卷价格”到“拼结构”的必然进化。(齐和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