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业务火热,又见券商火速提升规模!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胡飞军2025-09-10 23:19

两融业务火爆,券商及时调整业务规模抢抓机遇。

在A股市场持续活跃、两融余额不断攀升背景下,华林证券近日宣布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由62亿元提高至80亿元,增幅29%。这一调整迅速引发市场关注,也折射出当前证券行业对两融业务布局的加速。

业内人士分析,华林证券此次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主要是市场行情火爆,两融业务需求激增,规模提升有利于释放更多额度。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A股两融余额继续突破2.3万亿元,达到2319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火速提升信用业务规模

近日,华林证券公告,该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相关决议,同意将公司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提升至80亿元,涵盖融资融券、自有资金出资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及其他信用业务。与此同时,授权经营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在总规模范围内灵活分配各业务具体额度,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净资本与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事实上,此次上调距离上一次规模调整尚不足半年。3月29日,华林证券就已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从原有水平提升至62亿元。而在不足六个月的时间内再次上调18亿元,显示出公司对信用业务,尤其是两融类业务前景的看好。

一位券商高管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此次扩容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行情持续向好,投资者融资需求显著增长。“两融业务非常火爆,客户需求量大,提高总规模可以帮助释放更多资金额度。”

他同时指出,受信用评级所限,中小券商在资金获取方面仍较大型券商处于劣势,两融业务带来的利润空间可能更大。

华林证券的信用业务结构中,融资融券业务占据主导地位,并未开展股票质押回购业务。

额度扩张与风控并重

在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风险控制也成为券商关注的重点。

华林证券在2025年半年报中明确表示,信用业务秉持“稳健增长与风险防控并重”的策略,持续优化客户服务与业务场景建设。在风控方面,公司对信用账户担保证券实施“动态追踪、及时应对、全程管理”,不断优化担保品管理体系。截至半年报期末,华林证券两融业务总体维持担保比例为267.01%,业务风险整体可控。

与此同时,一些券商通过提高保证金比例来降低风险敞口。例如,国金证券于8月27日宣布,将新开立账户(北交所以外)的融资保证金比例统一上调至100%。该公司表示,此举系基于自身经营需要和风险管理的常规调整。

业内人士指出,提高保证金比例有助于减少投资者违约可能导致的损失,增强券商在融资业务中的风险抵御能力。今年上半年,已有多家上市券商在财报中强调,正从系统支持、产品创新和风控赋能等多方面推动两融业务实现精细化运营,旨在提升客户黏性与业务质量,而非单纯追求规模扩张。

两融余额突破2.3万亿元

华林证券此次快速响应市场提升业务额度,只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A股市场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2025年上半年总成交额达162.66万亿元,同比增长61.14%,日均成交近1.39万亿元。与此同时,两融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上半年末余额已达185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95%。

进入三季度以来,这一增长势头仍未减弱。Wind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A股两融余额已突破2.3万亿元,达到2319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占A股流通市值的2.5%。其中融资余额23035亿元,融券余额162亿元。仅在9月8日,两融余额就首次突破2.3万亿大关,次日继续向上攀升,显示出资金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电力设备、通信、计算机、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等行业最受融资资金青睐,今年以来期间净买入额(融资净买入-融券净卖出)均超过300亿元。个股方面,胜宏科技以123亿元的融资净买入额高居榜首,新易盛以117.92亿元紧随其后。中际旭创、寒武纪、比亚迪、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江淮汽车、海光信息、北方稀土等公司融资净买入额也进入前十,分布在50亿元至83亿元之间。

校对:冉燕青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