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基金半年报披露落地,“基金买手”FOF的全部持仓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FOF的持仓特征进一步凸显,指数化工具的配置鲜明。从半年报数据看,科创与商品方向的ETF被多只FOF集中持有,黄金、稀土、互联网、医药等板块均有布局。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结构变化,折射出FOF在资产配置中更倾向于借助ETF实现分散化与工具化管理。持仓的流动性、透明度和成本正在成为FOF配置的重要考量。
隐形持仓出炉,科创和商品主题ETF受青睐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FOF的持仓特征进一步凸显,指数化工具的配置比例愈加鲜明,整体对ETF的依赖度持续提升。
从具体持仓分布看,华夏恒生科技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等科创方向ETF被多只FOF集中持有,权重不断提升。此外,华安黄金ETF和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等商品类ETF也被频繁纳入FOF组合,体现出FOF投资呈现多元化趋势。与之相比,主动权益基金中受欢迎的主要集中在大成高鑫C、富国稳健增长C等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华安黄金ETF成为被FOF持有数量最多的单只基金,被228只FOF配置,具有广泛性。与此同时,华夏恒生科技ETF、大成高鑫C等也分别被超过100只基金持有。这种持仓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人在当前环境下对科技与避险资产的“双重押注”。
业绩层面,FOF近期整体表现亮眼。最近一个月,不少FOF产品实现了较为可观的收益,其中不少产品的优异业绩正是来自科技、商品、医疗等主题ETF的贡献。
例如,国泰优选领航一年持有截至9月2日收涨23.71%,其持仓包括稀土ETF、黄金ETF和医疗健康ETF等,形成了多元化的结构。易方达优势领航六个月持有A截至9月3日收涨20.97%,半年报显示其重点配置了互联网ETF、科创板ETF和创业板ETF,收益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FOF持仓结构更趋指数化
沪上一位基金评价人士在接受券商中国采访时表示,FOF持仓转向权益ETF与商品ETF,既是顺应市场环境的自然结果,也是产品自身演进逻辑的体现。
一方面,权益类ETF尤其是科创主题ETF受益于产业政策和市场预期的双重推动,在今年以来行情修复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弹性。人工智能等热点令科创板及相关ETF成为FOF捕捉成长性的首要工具。
另一方面,商品类ETF凭借抗通胀、对冲风险的特性,在全球宏观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成为FOF组合稳定性的关键补充,尤其是黄金、能源和农产品等方向,均被频繁配置。
从FOF运作角度看,ETF具备流动性好、透明度高、交易成本低等优势,能够帮助管理人迅速完成战术性调仓。在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这种工具化特征尤为重要。与早年依赖主动权益基金不同,如今FOF更多通过ETF来完成风格和行业的切换,既能快速捕捉市场机会,又能通过组合分散控制风险。这一趋势也反映出,随着国内ETF市场品类日益丰富,FOF产品的投资框架正逐渐与国际经验接轨。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基金经理强调,FOF的配置逻辑正在从“择时驱动”逐步转向“多因子平衡”。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单一资产难以形成长期压倒性的优势,科创、消费、资源、医药等板块往往呈现阶段性轮动。通过ETF这一载体,FOF能够在组合中实现“攻守兼备”:一方面把握成长性行业的结构性机会,另一方面利用商品ETF提供对冲功能,降低整体波动率。
沪上一家中型公募的市场人士,与早期以主动权益基金为主要配置不同,如今FOF更多依托ETF来实现行业与资产间的切换。ETF的透明度与流动性优势,为FOF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进行组合管理提供了便利,也使其在风险控制与成本管理上具备更高效率。可以看到,FOF借助ETF这一工具实现资产配置灵活化的趋势,已经成为其运作方式中的显著特征。
校对:杨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