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从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壮大体育经营主体、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20条举措,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明确,到2030年,要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措并举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意见》从体育赛事活动、服务,户外运动产业,冰雪经济,体育用品等多方面部署扩大体育产品供给,这也是本次《意见》的重点部署方面,20条举措中有5条都与此有关。
体育赛事活动是体育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段时间以来,体育赛事活动的创新与火爆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提供了重要增长动能。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日前透露,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一共监测了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其中,“村超”“浙BA”等一批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火爆出圈,“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消费。
本次《意见》提出,将通过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依托运动项目协会等机构开展赛事评级,引导赛事规范发展;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加强对各地申办、举办国际赛事的统筹和指导;鼓励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等举措,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在体育供给层面,《意见》还特别提到了户外运动和冰雪运动,明确将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以各地自然资源禀赋为依托,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户外运动项目,推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同时还将持续发布实施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数据,“十四五”以来,我国推进实施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启动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国健身步道已达17.18万条,长度达40.75万公里,全国飞行营地、汽车营地等数量已达2055个,全国滑雪场地914个。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裕雄认为,通过建设一大批运行良好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不仅能有效提升我国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规模,为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培育“主力军”,也是进一步扩大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全球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鼓励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等优惠举措
在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方面,《意见》除了提出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举办体育消费活动等举措外,还进一步提出要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扩大体育消费群体。
其中,在消费惠民举措层面,明确将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探索创新体育消费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体育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各地可因地制宜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积分兑换奖励等优惠举措,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
今年暑期,全国多地密集推出体育消费券,激活夏季消费热情。以河南为例,该省自2025年8月至2026年2月,从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1300万元用于发放2025年河南省体育消费券,目前第一批消费券已于8月发放完毕。根据河南过往数据,体育消费券对消费的撬动作用大约为1:4。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省体育局在全省范围内发放1000万元体育消费券,涵盖体育健身场馆、体育用品专营店、体育培训机构、体育旅游景区等商户,最终拉动全省体育消费4000多万元。
探索实行体育预付式消费资金托管模式
《意见》还明确要通过做大做强体育企业、搭建优质对接平台、深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等举措,壮大体育经营主体;通过深化行业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等举措,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
针对体育企业,《意见》提出,要加快国家关于助企惠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在体育领域落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推动体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健全体育企业培育机制,组织开展体育企业提质升级专项服务行动,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引导更多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等。
在要素保障方面,《意见》明确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加强信贷管理,丰富信贷产品,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鼓励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确保体育产业相关经营主体及时享受政策优惠。
此外,针对体育消费中常见的预付消费保障等问题,《意见》提出,可探索实行体育预付式消费资金托管模式,推广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方案,防范化解预付式消费风险。在赛事门票层面,还要实施体育赛事门票实名制管理,依法严厉查处、打击倒卖赛事门票等违法犯罪行为。
校对:王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