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海王生物总裁张锋:聚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第三方组织规范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张骞爻2021-03-10 19:51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应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历史关键期,在编制“十四五”规划中为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通过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高效运作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等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海王生物总裁张锋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今年携三份建议参加两会,包括进一步深化全国市场化药品集团采购改革、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及加快建设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体系等。

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里尤其是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对此,张锋建议,应通过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构建高效运转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发现重大疫情处置上报制度,健全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同时,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疾控机构权责划分,赋予地方疾控机构疫情发布权力,提高疫情监测和应急响应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应尽快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法治建设,建立瞒报谎报疫情信息的追责机制,加大对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防控行为的执法力度。

“从此次新冠肺炎“抗疫”攻坚战中,我们应该都能深刻体会到,公共卫生人才特别是防疫方面的人才是多么的紧缺。”在人才培养方面,张锋表示,建议在“十四五”时期应对高等院校在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力量,鼓励双一流大学设立高质量的公共卫生学院,把高效公共卫生专业的人才培养列为重点,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打通跨学科教学障碍,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公共卫生防疫与全科医学复合型高端人才,从人才层面夯实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加强第三方平台规范化发展

针对目前国家实施的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张锋认为,应进一步深化全国市场化药品集团采购改革。

资料显示,药品集团采购,即以市场化方式将医院用药需求通过第三方中介平台组织进行集中采购,核心就是控制医疗费用。该模式在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成熟的运营经验,医疗控费效果非常显著。

张锋介绍,深圳率先实施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采购改革试点,依托专业第三方平台建立起一套“互联网+药品供应”体系。应深入总结深圳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

张锋提议,应深入总结深圳经验,全面推广药品集团采购改革。与此同时他还建议,应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引导第三方组织规范化发展。张锋认为,药品集团采购是一种新模式和新做法,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尚未建立,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可进一步研究,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逐步形成我国药品集团采购标准,引导全国药品集团采购和第三方组织规范发展。

此外,为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张锋提出了加快建设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体系的提案。

据了解,MAH制度是国际药品管理通行制度,这项制度在鼓励新药创制成果转化、优化资源配置、落实主体责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在欧美等国家推行多年。中国从2015年开始,国家顶层发布相关法规政策文件,开始MAH制度的试点,为MAH制度的全面推行积累了相关经验。2019年,我国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确立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将MAH制度确定为药品管理的基本制度。

张锋表示,应尽快建立与药品MAH周期各环节监管相适应的监管队伍,培养符合新制度的复合型监管队伍,合理配置和利用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保证全面履行监管职责,确保监管目标实现。

他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快完善和发布相关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推进MAH制度体系建设,明确MAH新业态主体责任相关制度,建立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制度,编制和出台MAH新业态下的风险控制、应急处置和风险保障措施等,积极研究和推行商业责任险+风险救济资金的药害事件风险救济模式,或者由政府出资设立专项风险保障资金,提升MAH新业态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 吴晓辉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