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自营业务大增!42家上市券商哪家强?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朱灯花2025-09-02 22:33

伴随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披露,A股42家上市券商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也正式出炉。

整体来看,42家上市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44%,自营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54%,这两项业务成为推动整体业绩增长的两大核心动力。

不过,在行业整体向好的大趋势下,浙商证券、中原证券、南京证券、西部证券、财通证券等券商的营收却出现下滑,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受访人士分析认为,券商在细分业务上的表现出现分化,根源在于券商的资源储备和核心能力存在差异。以自营业务为例,头部券商和中小券商在投研能力上的差距,直接导致了两者在自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风控能力上的分化。中小券商若想扭转当前局面,必须打造自身的经营特色,与头部券商开展“不对称竞争”。

42家归母净利润增加

从具体指标来看,在42家上市券商中,有37家券商的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其中10家券商的营收突破100亿元大关;而42家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则全部实现同比增长,更有8家券商的归母净利润超过50亿元。

大中小券商业绩分化显著。头部券商中,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表现突出,分别以330.39亿元、238.72亿元、162.19亿元的营收位居前三,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44%、77.71%、31.0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19亿元、157.37亿元、75.4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8%、213.74%、42.16%。其中,“券商一哥”中信证券营收遥遥领先且增长稳定,但归母净利润略低于国泰海通。

与此同时,行业内部差距较大,部分中小券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仅为个位数。例如,太平洋、华林证券、中原证券的营收均低于10亿元,归母净利润也均低于5亿元。天风证券虽营收大增69.16%至12.22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仅为0.31亿元,盈利水平有待提升。

image.png

image.png

整体来看,多数券商业绩表现良好,部分券商更是实现大幅增长。有6家券商的营收同比增长率超过50%,10家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过100%。其中,华西证券营收同比增加46.72%至20.7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195.02%至5.12亿元;国联民生营收同比大增269.4%至40.1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185.19%至11.27亿元。

5家营收逆势下滑

尽管多数券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但也有部分券商呈现出独特的业绩特征:营收下滑的同时,归母净利润却实现了同比增长。具体来看,浙商证券、中原证券、南京证券、西部证券、财通证券五家券商的营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归母净利润却实现正增长。

其中,浙商证券营收同比下滑23.66%至61.0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49%至11.49亿元;中原证券营收同比下滑23.14%至9.2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29.34%至2.6亿元;西部证券营收同比下滑16.23%至27.8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20.09%至7.85亿元;南京证券营收同比下滑近6%至15.7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3.65%至6.21亿元;财通证券营收同比下滑2.19%至29.5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6.85%至10.83亿元。

这5家券商为何会出现“总营收同比下滑,但归母净利同比增加”的现象?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有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周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券商的盈利表现存在差异。具体来看,财通证券的盈利改善主要得益于成本端的有效控制,通过压缩非必要开支提升了利润空间;浙商证券则依靠业务结构优化,自营等高利润率业务实现大幅增长,成为拉动净利润上升的核心力量;西部证券的情况较为特殊,部分大宗商品贸易合约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这一会计处理方式虽导致销售收入减少、拉低了总营收,但并未对净利润产生实质影响,从而形成营收与净利的反向变动。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部分券商总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内卷”式竞争的结果。营收下滑的券商大部分是地方性券商或小券商,以前主要依靠地域优势保持较高的总佣金率,但随着互联网开户的推广和转户限制政策被禁止,中小券商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当然,也有部分券商是因为自营业务表现不佳。中小券商若想扭转当前局面,必须打造自身的经营特色,与头部券商开展“不对称竞争”。

经纪、自营等业务大增

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总计634.5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40.72亿元同比增长近44%;投行业务净收入总计155.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1.49亿元同比增长18%;资管业务净收入总计211.9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17.88亿元略有下滑;自营业务净收入总计1123.5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31.81亿元同比增长近54%;信用业务净收入总计196.5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50.44亿元同比增长近31%。

具体来看,42家上市券商的经纪业务净收入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有23家同比增长逾40%。两家合并后的券商表现备受关注,国联民生该业务净收入由去年同期的2.79亿元大增224%至9.05亿元,国泰海通同比增加86%至57.33亿元,国信证券同比增加65%至35.22亿元。

行业内部差距较大,14家券商今年上半年经纪业务净收入低于5亿元,其中,红塔证券、首创证券均为1亿元左右。与此同时,有8家券商该业务净收入超过30亿元,中信证券以64亿元位居行业首位。

image.png

image.png

自营业务同样受市场行情影响明显,不过,42家上市券商中未出现亏损情况。具体来看,23家券商自营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逾50%,长江证券该业务净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92亿元增至14.79亿元。但也有6家券商自营业务净收入逆势下滑,中原证券、中银证券分别下降57%、33%,招商证券该业务净收入同比下滑13%至41.24亿元,西部证券、国海证券、财通证券该业务净收入也出现微降。

不难发现,机构之间的业务情况差距较大。中银证券、太平洋、华林证券、中原证券自营业务净收入不超过3亿元,但也有8家券商该业务净收入超50亿元。

再看投行业务,中泰证券等14家券商的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下滑,其中降幅超过20%的有6家。例如,中泰证券的投行业务净收入从去年的5.19亿元降至2.71亿元。不过,多数券商该业务净收入增加。比如,华安证券由去年同期的0.33亿元增至1.15亿元,国联民生由去年同期的1.69亿元增至5.31亿元,西部证券由去年同期的0.85亿元增至1.99亿元。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经纪、自营业务受市场行情影响显著,可以说是“靠天吃饭”。那么,为何不同券商之间会出现业绩分化,甚至部分券商出现逆势下滑的情况呢?

例如,中原证券营收同比下滑23.14%至9.2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29.34%至2.6亿元。从其各项业务净收入来看,该公司经纪、投行、资管、自营、信用业务净收入分别为3.58亿元、0.06亿元、0.15亿元、2.49亿元、1.75亿元。可以看出,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然而自营业务却出现了57%的同比下滑。

龚涛指出,在牛市中,券商出现业绩分化甚至逆势下滑,这大概率是部分机构经营策略出现问题。例如,在牛市中,券商的自营业务若主要配置权益类资产,其收益通常会显著高于固收类资产。中小券商若想在牛市中取得好成绩,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合规,增强经营管理能力,避免因罚单导致业务被限;二是提高自营部门资产管理能力,策略方向上不要出错;三是打造自身特色业务,如投行业务、财务管理业务、机构业务等,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周赟分析称,券商细分业务业绩分化,根源在于资源储备与核心能力的差异。在经纪业务方面,头部券商凭借深厚的机构客户基础和高费率的财富管理服务,对市场波动的耐受度更高。相比之下,中小券商主要依赖零售客户,不仅容易陷入低水平的佣金竞争,在客户获取和专业服务上也存在明显短板。在自营业务方面,头部券商与中小券商的投研能力差距,直接导致了两者在自营业务盈利和风控能力上的分化。

周赟建议,中小券商若要改善经纪与自营业绩,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推动传统经纪业务向综合财富管理转型,依托丰富的产品供给与专业服务能力,提升客户黏性,实现客群的长期稳健增长;另一方面,从投资策略优化、风险管控强化、投研水平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等维度发力,增强自营业务获取绝对收益的能力,降低其对市场行情的依赖。

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大中小券商应如何把握业绩稳定性?

“整体来看,券商需结合牛熊市周期特性调整业务布局,抓市场机会。”周赟称,牛市时,券商可加码投行承销与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同时适度提升自营业务中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借市场行情增厚收益;熊市时,券商应转向低风险业务以稳定收益,收缩高风险自营业务,增配债券等固收类资产。此外,还可发力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逆周期投行业务,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捕捉确定性机会。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