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乐宇:三方面引领广东银行业、保险业为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吴少龙2025-08-30 22:40

8月30日,广东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范乐宇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上表示,将全面加强科技支行建设为抓手,给予更加灵活包容的监管政策,为探索提供适配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特色金融产品打开政策空间。

范乐宇观察到,科技金融专营体制建设水平与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需求不够匹配,科技金融服务专业化、特色化、精准化仍显不足等问题。

范乐宇表示,需要以监管赋能、政策赋利,进一步推动做优、做强、做专科技支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渐次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具有广东标识度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重点是要围绕“四化”加强科技支行建设,即产品“特色化”、制度“差异化”、管理“体系化”和服务“多元化”。

范乐宇指出,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科技金融提出新的要求——除了引资,更要“引智”,赋能科技创新,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及创新效率提升。在此背景下,需要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科技金融服务新范式,其中,科技金融服务的体系化建设是重中之重。

范乐宇表示,下一步,广东金融监管局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引领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加快为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一是做好存量政策的迭代升级和增量政策的创新供给,落实财政、货币、产业、金融的政策的有效衔接,在政策协同、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中最贴近创新土壤的科技支行更加深度嵌入地方科创生态,加强与科研院所、科创平台、产业园区的合作,针对企业科创属性建立专属的评价体系、专门的公共制度、专项的考核激励机制、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夯实科技金融扩面提质的基础。

三是推动形成匹配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和科创活动全过程、各类型金融市场功能互补金融服务格局。其中,大型机构要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在风险隔离体前提下,提供“股贷债保”联动接力的金融服务;地方法人机构要发挥“小而灵”的体制机制优势,结合资源禀赋创新服务模式;保险公司要积极探索共保体、再保险等方式分散风险、增强保障,发挥科技创新的“减震器”的作用。

责任编辑: 孙孝熙
校对: 杨立林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