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洋科技2025半年报:营收增长16.62% 车载高速线缆产能突破月产3万公里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08-27 22:00

8月27日晚间,盛洋科技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经营呈现“营收增长、净利微降”的特征: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16.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81万元,同比微降1.74%。

根据财报,本期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射频电缆类产品销售订单的显著增加;同期净利润略有下降,则主要受股份支付费用增加、汇兑收益减少影响。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公司净利润达17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2.88%,该数据更客观地反映出其主营业务的实际盈利水平。

从业务驱动逻辑来看,公司数据铜缆业务稳步增长,车载高速线缆产能已实现月产3万公里的规模,同时在北斗车载终端等领域实现自主研发突破,这些进展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核心业务稳固,现金流大幅改善

上半年,盛洋科技营收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公司主力产品——射频电缆类订单增加。这一增长背后,是全球通信产业的持续发展及数据中心建设浪潮的加速,对高传输效率、高稳定性的射频电缆需求持续旺盛。在该领域,盛洋科技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的市场布局,拓展了高性能数据线缆业务,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净利润的微幅下滑则主要受非经常性因素影响,包括因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增加,以及汇兑收益同比减少。值得注意的是,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公司报告期内的净利润达到174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92.88%。这一数据更真实地反映了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在现金流量方面,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49.41%,这主要得益于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表明公司在销售回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资金回笼速度加快,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也为后续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拓展提供了较为坚实的资金保障。

双轮驱动落地,传统与新兴业务并进

去年,盛洋科技提出紧扣“有线/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的双轮驱动战略,抓住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机遇,加速高速线缆和卫星通信终端制造业务布局。从半年报及投资者互动信息来看,盛洋科技的双轮驱动战略已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数据流量爆发式增长,对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提出更高要求,为铜缆市场带来广阔发展空间。各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数据缆线市场会有超过10%的增长速度。根据Global Info Research的研究报告,预计2031年达到29.56亿美元。

面对这一机遇,盛洋科技在数据铜缆领域积极布局,2024年起重点研发高速率、大容量的数据线缆产品,以满足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严苛需求。

半年报显示,在产能提升上,公司持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充,通过生产线改扩建、设备智能化改造和工艺参数优化,报告期内顺利实现车载高速线缆月产3万公里,进一步推动业务稳健增长。

此外,日前盛洋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拥有的3台罗森泰设备已融入高性能数据铜缆的研发与生产体系,通过智能化改造和工艺参数优化,有效支撑了数据中心、车载通信等领域的高速传输需求。

从这些进展来看,盛洋科技在算力、自动驾驶配套数据铜缆领域的供应能力取得了突破,通过生产线改扩建与设备智能化改造,公司正对接数据铜缆市场爆发需求。

在高速铜缆外,卫星通信终端业务被视为盛洋科技第二增长曲线。公司曾表示,2025年该板块将聚焦海事卫星通信终端研发制造、北斗车载导航终端、卫星互联网通信终端及关键组件领域,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深化市场合作与拓展。

从行业环境来看,8月26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及,今年以来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相关建设进程显著提速,行业发展机遇逐步显现。从行业规律来看,低轨卫星星座要形成规模化、商业化的卫星互联网服务能力,仍需经历2-3年左右的技术验证和组网完善,这为公司预留了充足的技术研发与市场布局窗口。

目前,盛洋科技在卫星通信终端领域已积累多年研发经验,虽处于市场拓展初期,但已在北斗车载终端与5G卫星电视终端上取得自主研发突破,并成功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为后续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公司将积极探索车路协同、应急通信等多元化应用场景,进一步挖掘卫星通信终端领域的增长潜力。

责任编辑: 康殷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