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市场走高 投融资更趋平衡
来源:深圳商报作者:陈燕青2025-08-27 08:36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宣布阶段性收紧IPO,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作为市场生态重塑的关键时间节点,“8·27”新政已推行满两年。根据Wind统计,最近两年共有236家新股完成发行,募资额合计1827.71亿元,较此前大幅下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资本市场投融资将趋于平衡,通过引导资金供给与融资需求相匹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根据Wind统计,在“8·27”政策前一年,即2022年8月26日至2023年8月26日,共有412家A股完成发行,合计募资4660.36亿元。数据显示,最近两年IPO家数仅相当于“8·27”新政前一年的六成,两年募资额更是不到新政前的一半,平均一年募资额逾900亿元,较新政前大降八成。由此不难看出,新政后不管是IPO家数,还是募资规模均大幅缩减。

数据显示,最近两年发行的236家新股中,北交所有58家,创业板有81家,科创板有32家,沪深主板65家。总体来看,“双创”板和北交所共有171家公司完成IPO,占比逾七成,显示出监管对于科创、专精特新等新兴产业的支持。

从具体公司IPO募资额来看,最近两年仅有华电新能一家募资额超过50亿元,募资额高达181.7亿元,其余公司募资额均低于50亿元。最近两年IPO募资额低于10亿元的公司高达190家,占比达80%。

在IPO大降的背景下,最近两年A股呈现震荡上涨态势,沪指累计涨幅超过800点,上涨幅度接近30%,并创出10年新高,投资者受益颇丰。

最近两年,证监会进一步优化IPO政策。去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进一步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

今年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推出科创板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其中包括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同时,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在政策的推动下,资本市场正加速向科创型企业集聚。以今年上半年为例,A股IPO公司主要来自电子、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医药生物、计算机等新兴产业,占比超过八成。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对记者分析称,政策通过阶段性优化IPO节奏,引导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形成“优中选优”的筛选机制,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质量与“入口关”的把控。通过优化IPO和再融资节奏,给予了二级市场有效缓解因资金短期集中供给带来的市场压力。如今随着二级市场企稳回暖,一级市场也在进一步复苏,而高质量企业的供给又将反哺市场,形成一二级市场正向循环、相互促进的健康格局,推动一二级市场估值体系形成正向联动。

展望下半年,汤哲辉预计,A股IPO或将进一步聚焦科创领域,科技属性强、满足上市条件的优质企业,预计硬科技与先进制造业将是IPO的主力军。同时,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也将获得更多上市机会,体现资本市场对产业升级的全面支持。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