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沈飞)于8月26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2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41元,虽受行业周期性及产品交付节奏影响业绩阶段性调整,但经营现金流、资产规模显著改善,核心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及公司治理等领域亮点突出,为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资产结构优化
财务结构方面,截至6月末,公司总资产达641.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6.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5%,资产规模稳步扩张,为业务拓展提供支撑。更值得关注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实现30.87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主要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经营回款能力显著提升。
此外,期末专项应付款余额317.04亿元,专项用于国防科研、国拨基建技改项目,保障核心业务资金需求。
科技创新筑牢技术壁垒
上半年,中航沈飞在核心能力建设上动作频频,其中40亿元定向募集资金的落地成为关键抓手。该笔资金精准投向四大项目:沈飞公司局部搬迁建设(19.22亿元)、复合材料生产线能力建设(4.86亿元)、钛合金生产线能力建设(3.55亿元)及飞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提升(3.93亿元),推动航空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沈飞公司局部搬迁项目进展顺利,2023年12月已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取得项目用地,将实现核心制造能力在沈阳市域内的异地升级。
公司在数字化智能制造体系持续升级,在大型结构件数控加工、复合材料应用等领域保持领先,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35A亮相珠海航展、巴黎航展,彰显技术硬实力。
ESG与公益双践行
公司治理层面,中航沈飞系统性修订《公司章程》及治理主体议事规则,推进监事会改革,完善信息披露与募集资金管理制度,构建“决策—执行—反馈”闭环管理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体系。
投资者回报机制进一步健全,不仅制定《市值管理制度》明确考评机制,还首次实施2024年前三季度现金分红3.86亿元,通过参与上交所“新质生产力”主题周、举办“走进中航沈飞”接待日等活动畅通沟通渠道,荣获证券时报“投资者关系天马奖”。
ESG管理与社会责任方面,公司治理层嵌入ESG职能并建立特色指标体系,连续两年获万得(Wind)ESG“AA”评级,以8.86综合得分位列航空航天与国防Ⅲ行业第一。(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