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478,重要收购!碳市场重磅,这些概念股有望受益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张智博2025-08-26 11:18

碳市场重磅政策!

8月25日晚间,晶升股份(688478)公告,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北京为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为准”)的控股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

晶升股份表示,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截至公告披露日,北京为准的估值尚未最终确定。根据相关规定,尚无法确定本次交易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此外,因标的公司审计评估、交易金额、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比例等内容暂未确定,尚无法确定本次交易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对于本次交易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的具体认定,晶升股份将在重组预案或重组报告书中予以详细分析和披露。本次交易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于8月26日(星期二)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公告显示,北京为准2014年2月成立,注册资本1588.24万元。官网显示,北京为准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经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完整体系,建立了以北京、深圳、上海、西安为主体,覆盖全国主要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基地的销售服务体系,已经为国内外多个主流手机品牌累计数亿部手机提供生产测试服务。在2018年,4G产品T6290D设备实现出口,为东南亚和非洲的手机工厂提供服务;在2019年,公司推出了业内指标领先的5G产品T6290E;在2020年通过了国内主流平台各项评估认证;2021年,实现超过2000+规模应用。

碳市场重磅政策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我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意见》提出主要目标: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将钢铁、水泥、铝冶炼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探索开展碳排放在线监测。信达证券指出,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覆盖范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逐步扩展,碳交易需求与活力有望加速释放。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就显著

政策上看。从2020年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到2024年5月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再到2025年3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一系列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重点行业纳入管理,温室气体管控范围扩展至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

交易规模上看。数据显示,自2021年7月16日上线以来,全国碳市场已覆盖电力行业220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6.73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62.5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180.4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第一财经研究院指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4年,不仅使企业逐渐增强“配额分配—市场交易—清缴履约”的碳交易意识,还在政策法规、交易规模、覆盖范围以及减排效果等方面实现了显著突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逐渐发展为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排放交易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此前表示,我国的强制性碳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关键作用在于切实推动“双碳”目标的落地实施。目前,全国碳市场所管控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60%以上,且作为一种低成本减排机制,实现了以较低成本达成减排目标,这是极具建设性的进步,对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

这些个股具备碳交易概念

证券时报·数据宝梳理了A股市场中部分碳交易概念股。市值规模最高的为恒生电子,最新738.55亿元;昊华科技、国网英大、深圳能源紧随其后,总市值在300亿元以上。

恒生电子此前表示,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注册登记系统等均由恒生协助建设。系统满足竞价交易、协议转让、有偿竞买等主要交易模式,支持碳交易、CCER、用能权、排污权市场等多市场、多品种、多交易模式的灵活扩展。

从今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来看,按照半年报、业绩快报、预告净利润中值计算,昊华科技、协鑫能科、恒生电子、华银电力、岳阳林纸、晋控电力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超1亿元,分别为为6.2亿元、5.24亿元、2.61亿元、2亿元、1.43亿元、1.35亿元。

昊华科技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9亿元到6.5亿元,同比增长59.3%到75.5%。公司所属西南院拥有国际先进的吸附法和复合相变吸收法两种二氧化碳捕集、净化、提纯技术,获得10余项碳捕集授权专利,有超过70项二氧化碳捕集、净化、提纯工业成套装置推广应用业绩。

责任编辑: 周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