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革命席卷全球,AI端侧商业化进程加速,作为光显行业龙头企业洲明科技(300232)正迎来战略升级的关键节点,公司已经不再是一家传统的LED头部企业,正全面转向AI端侧。
洲明科技董事长林洺锋日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洲明科技正在全面拥抱AI,进行AI战略升级,以端侧应用为核心,构建“硬件+IP+场景服务”三轴驱动的智能化场景生态体系,已经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证券时报记者:未来洲明科技会有什么样的战略定位?
林洺锋:未来洲明科技的战略定位非常清晰,就是全面拥抱AI,我们将“LED+AI”业务提升至集团头号战略高度。简单说,就是要把LED的光显和AI的大脑深度融合,让显示产品不仅能看,还能想、能互动。
为此我们做了充分准备。技术上我们正在开发的基于华为鸿蒙的AI SOC系统,把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装进芯片里,并且和浙大共建的传统文化大模型研究院,研发多模态大模型。此外我们成立了专门的AI子公司,独立核算。未来,我们会聚焦端侧应用,把LED的优势和AI的潜力彻底释放,让洲明从显示硬件制造商,变成AI下智能光显生态的领航者。
证券时报记者:为什么要全面聚焦于AI领域?您对AI端侧的市场空间有什么样的预测?
林洺锋:我们之所以全面拥抱AI,开启AI端侧的第二成长曲线,就是看准了AI这波技术革命不是昙花一现,它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就像当年互联网改变世界一样,LED行业也不例外,与其被动等待被AI改造,不如主动拥抱AI。
洲明深耕LED显示这么多年,下游客户的需求我们最清楚。商场想搞智能导购、文旅景区要沉浸式体验、学校需要互动课堂,甚至连普通家庭都希望有个能聊天、帮孩子学习的AI小伙伴。这些场景过去靠传统显示设备根本解决不了,客户要的是“有脑子”的硬件,能听懂语音、看懂表情,甚至主动推荐服务。
在如此迫切的需求支撑下,我相信AI端侧是星辰大海。你看现在手机、汽车、智能家居都在卷AI,但在智慧城市里每块屏幕、商场每个互动屏,都是AI端侧的入口。未来谁掌握了端侧AI的能力,谁就掌握了场景的主动权。我们测算过,文旅、商业、教育每个领域AI端侧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未来都能再造一个洲明。
洲明科技早在2024年就已完成Agent平台接入多套主流模型。我们和浙大搞传统文化大模型,让AI更懂中国文化;产品上,To B我们有AI盒子、智能屏机器人,To C有AI陪伴助手、AI台灯。
证券时报记者:按照洲明科技的规划,AI端侧战略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林洺锋:关于AI端侧战略,洲明科技已经规划好了清晰的路径,可以总结为大模型作为产品基座,AI硬件承接交互入口,商业应用实现场景落地。
在大模型底座层面,早在几年前就组建了行业顶尖的研发团队,聚焦大模型和AI智能体的开发。比如我们自研的山隐大模型,已经在南京牛首山项目中成功应用,游客可以和AI版的‘苏轼’互动对诗。同时,我们的Agent平台就像一座AI桥梁,已经接入了DeepSeek、百度、阿里、微软等主流模型,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智能调度。
硬件产品层面,为了更快推进AI产品落地,我们成立了专门的AI业务子公司,独立核算、独立预算,专注AI硬件开发。比如我们的AI盒子产品,可以让普通LED屏秒变智能交互屏.
场景落地层面,依托在LED显示领域的深厚积累,我们重点攻坚了几个标杆项目:比如南京牛首山的AI文旅体验,游客通过和AI互动了解佛文化;香港轨道项目,我们的AI一体机为乘客提供智能导览;庐山景区用AI数字人讲解历史;南京德基广场的AI交互屏让购物更有趣。
证券时报记者:洲明科技在AI端侧方面有什么先发优势?
林洺锋:洲明在AI端侧的先发优势,我总结就是三句话,洲明专注于垂直场景壁垒深厚、洲明“光显+AI”生态抢先一步布局、洲明AI业务商业化闭环已跑通。
首先在垂直场景壁垒方面, 洲明在指挥调度、轨交、文旅这些行业扎了十几年根,最懂业务流程与付费痛点。比如香港地铁的1500台AI一体机项目,我们的设备能直接给乘客指路、答疑,甚至做应急通知。还有景区里的AI数字人,游客跟虚拟苏轼对诗,体验感拉满。
公司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光显+AI”。比如AI全息陪伴助手,既有LED显示的技术底子,又有自研的传统文化大模型,还能定制IP形象,小孩能学国学,老人能聊天。技术上,我们自研了山隐大模型。第三点就是在商业化闭环方面,今年刚签下AI一体机和AI台灯的订单,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整个链条打通了。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洲明科技布局AI端侧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林洺锋:基于洲明的技术积累和客户渠道,我们选择在B端和C端同步发力。
B端市场,公司主打AI一体机系列、AI台灯系列、AI光堡盒子、AI数字售卖亭、AI交互数字鱼缸等产品,已在全国多个标杆项目落地。洲明科技AI一体机已在南京德基广场、国家博物馆、戴尔展厅、福建能化集团等场景应用。
C端市场,洲明科技推出了AI情感陪伴舱系列、AI语音潮玩系列等产品。可接入自研的“山隐”垂直类大模型或者其他通用大模型,支持多模型智能调度。C端产品的核心是满足家庭用户在情绪联结、教育引导、精神疗愈等场景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