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00338.HK)日前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5.23亿元(人民币,下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62亿元。
公司称,上半年受关税战、地缘政治波动、OPEC+加速增产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宽幅震荡,市场供需矛盾持续突出,石化行业竞争激烈。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行业形势,公司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经营创效挑战,全力打好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双线作战”攻坚战,各项工作总体按照预定目标有序推进。
在炼化方面,上海石化的炼油板块围绕增航稳汽、压柴,通过优化汽柴物资油流向、调整加氢裂解和催化产品结构等措施,压减汽柴油增量,提高高牌号汽油比例。化工板块围绕优化原料结构、增产芳烃,化工轻油、三烯、苯、PX 收率均较去年同期增加。公司把握市场机会,增产增销石油焦和液化气,优化热电业务,实施“峰平谷”错峰发电用能,降低用能碳履约成本。
公司有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启动公司“十五五”规划编制。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全面技术改造和提质升级项目完成总体设计审查和优化调整工作,热电机组清洁提效改造工程全面土建施工,弹性体及其配套项目机械完工,启动大丝束碳纤维异地建设项目和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上海基地项目。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开展“地理信息域、计划经营域、生产执行域、项目建设域、个人事务域”五个数智化管理域建设,持续锻造精益高效的生产组织和计划执行能力、敏捷优质的产品供应和技术服务能力、领先同行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拓展能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此外,公司加大碳纤维技术提升和拓市扩销力度,持续开展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和热塑性航空复材攻关,推进高强中模碳纤维工业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参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或团体标准4项,其中2项标准已发布。团体标准《工业级聚丙烯腈基大丝束碳纤维纱》获CSTM(中国试验与材料标准平台)标准创新一等奖。
展望下半年,上海石化管理层表示,将以更大力度抓实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坚持“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高端转、园区向生态转”的发展思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面技术改造和提质升级项目,深入研究乙烯、丙烯下游布局,做好乙烯原料、产品方案优化等工作。加快大丝束碳纤维异地布局项目建设,持续提升现有碳纤维装置科技攻关和生产运营优化,着力拓展大丝束在风电叶片、无人机、汽车等领域规模销售,加快实现高性能碳纤维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销售,推进CF/PPS板材、CF/PAEK预浸料应用场景扩充。建设数智化管理域,促进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
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上海石化管理层表示,公司已经连续三年进行回购,公司每一年通过这个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执行下一年的回购安排,可以说,港股回购已成为公司的常态化工作。
对于市值管理,上海石化管理层认为,核心在于持续提升公司价值,所以公司在内部安排上就是要在保证安全生产、环保稳定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效率,确保将来产生利润和回报。而对于大股东是否有增持计划,其回应这不是公司能决定的,“对此我们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