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第七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现场,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以“G60科技创新的九大启示”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其创设的科技创新模式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和区域协同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科技创新模式,本质是通过制度创新打破行政壁垒、通过资源共享提升创新效率、通过产业协同放大规模效应。”周汉民表示,“其价值和意义已超越地域范畴,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支点。”
在周汉民看来,深入分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创新模式的核心价值与深远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
周汉民认为,G60科创走廊的发展有九大启示:一是制度创新:打破壁垒与优化配置。主要体现在跨区域协同机制的突破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探索两方面。其中,在跨区域协同机制方面,首创“央地联动、省市支持、区域协同”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办公室,实现九城市干部跨区域合署办公。积极推动政策协同和立法协同,如设立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中心,这一创新机制打破了行政层级和地域限制,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制度破壁”的样板。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通过“G60科创云”平台,实现科学仪器共享和创新券通兑,同时建立了长三角首支规模达100亿元的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打破财政资金的地域限制,推动科技资源从“分散独占”转向“共享共用”,为全国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
二是经济赋能:提升产业与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产业集群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和创新策源能力的跃升。其中,在产业集群方面,G60聚焦大飞机、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形成“研发在上海、制造在周边”的协同模式。在创新策源能力方面,九城市集聚了1262个重点实验室、3.6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国1/5。这表明该区域从“跟跑式创新”逐渐转向“引领式创新”,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提供了集群化攻关平台。
三是社会贡献:构建普惠创新生态。主要体现在人才流动与公共服务共享以及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的构建上。其中,在人才流动与公共服务共享方面,建立了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联盟,实现人才资质互认、外籍高层次人才永居推荐认定,截至目前累计吸引30余名外籍人才落户。在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方面,通过“1 + 365”科技成果拍卖机制,年均交易额超300亿元,构建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等,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资支持。
四是战略意义:助力国家与全球发展。主要包括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引擎和提供全球科技竞争的“中国方案”。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引擎,G60九城市GDP占全国1/15,进出口额占全国1/8,推动长三角从“分散协同”转向“制度型开放”,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可复制的协同路径。
五是理论实践:验证创新经济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创新生态系统理论验证和“有效市场 + 有为政府”的协同范式探索。在创新生态系统理论验证方面,G60通过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协同”的全链条生态,验证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在区域尺度下的可行性。在“有效市场 + 有为政府”的协同范式上,政府通过制度设计弥补市场失灵,市场通过资源配置推动效率提升,形成了“双轮驱动”模式,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创新的新机制。
六是生态重塑:构建“科创共同体”新范式。主要包括要素高效配置机制和创新链与产业链动态耦合。在要素高效配置机制方面,通过“九城联动”打破资源孤岛,建立了人才共享库、科研设备共用平台、跨区域创投基金,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按需流动”。在创新链与产业链动态耦合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了“基础研究(合肥量子实验室)—技术转化(苏州中试基地)—量产应用(嘉兴智造工厂)”的垂直协作链。
七是产业升级: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主要表现为产业链韧性强化和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其中,在产业链韧性强化方面,针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建立了“供应链地图”和风险预警机制。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传统制造业通过“数字赋能计划”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链改造。
八是制度试验:破解跨域协同难题。G60科创走廊在政策协同和治理模式上取得突破。其中,在政策协同方面,首创“科技创新券跨域通兑”制度,企业可异地购买九城科技服务。在治理模式创新方面,成立市场化运营的G60联席办,采用“轮值主席 + 专业工作组”机制,避免了行政主导的低效问题。
九是全球治理:输出中国方案与提升规则参与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廊道模式国际推广和国际规则参与能力提升。在创新廊道模式国际推广方面,其“多核驱动、廊道链接”模式被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借鉴。在国际规则参与能力提升方面,通过举办G60科创峰会、发布《国际创新合作白皮书》,主导制定人工智能伦理、绿色制造等领域的“软规则”。
周汉民表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科技创新模式在重塑区域创新生态、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制度创新试验、服务国家战略以及全球科创治理等多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区域协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重构以及全球竞争力塑造作出了多维贡献,为“十五五”期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未来,随着G60科创走廊向‘全球科创网络重要节点’升级,其经验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高地’转型。”周汉民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该模式的研究和推广,深入挖掘其潜力,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同时,持续关注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和优化G60科创走廊的科技创新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