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5个方面23项举措,打造国际一流口岸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司迪2025-08-15 19:02

8月15日,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冲刺万亿GDP城市”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主题是:优化涉外服务,打造更高水平开放环境。大连市商务局副局长李鹤鸣、大连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副主任吕其鹏、大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黎黎、大连海关副关长温思权等出席发布会。

吕其鹏介绍,2025年,是大连入选全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的第三年,也是攻坚提升之年。今年的专项行动围绕“强化政策供给、促进物流畅通、优化监管模式、推进互联互通、促进降本增效”5方面提出23项务实举措,相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以更优口岸营商环境激发活力、应对冲击、稳定增长。

在强化政策供给方面,大连市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功能叠加改革成功落地,国产船供燃料作业流程由传统的“两进两出”简化为“一进一出”,为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供船业务提供了极大便利,有效破解国产燃料油转罐作业难题。出口锂电池检验监管模式持续优化。围绕锂电池出口企业的实际诉求,创新推出“出口锂电池循环包装检验模式”,破解传统塑料包装箱一次性使用成本高昂的难题,该模式今年已累计使用循环包装箱超19万箱次,帮助企业节省成本3800余万元,推动绿色包装与节能降耗并行发展。

在促进物流畅通方面,今年6月,“空侧直通”货物监管模式在大连正式落地,较以往减少了国内提货、短驳运输等操作环节,整体运输时间由4天缩至3天,节约成本50%以上。大连机场推出的粤湘连“陆空联运+空侧直通”运输产品入选中国民航局《航空物流领域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大连—莫斯科”TIR国际道路运输线路正式开通。该线路采用“TIR公约+公路直达”模式,无需开箱查验,运输时效大幅提升,仅需6—7天即可抵达,较传统海运缩短约20天,较铁路运输缩短约7天,开创了中国东北港口城市依托TIR体系直达欧洲腹地的全新物流模式。

在优化监管模式方面,绿色贸易创新发展多维突破。我国北方港口首次国产保税绿色甲醇燃料“船对船”加注在大窑湾港区顺利完成;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码头成功实施;大连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签约落地大连自贸片区启动运行。出口农食产品“批次检验(检疫)”改革试点在大连落地。该模式实施后,对符合要求的产品,首次现场检查合格后,即可通过审核单证及申明实现快速放行,有效缩短企业货物周转周期,精准满足农食产品企业快速通关需求。

在推进互联互通方面,通过拓展大连智慧口岸服务平台功能,持续提升智慧口岸服务质效。今年以来,大连智慧口岸服务平台先后上线大连口岸境内运费公示、机坪直装直提线上预约等功能,从申报关税减免、优化业务流程等方面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功能上线以来,累计助力企业扣减运费230余万元,减税近30万元。目前大连智慧口岸服务平台共实现200余项应用上线,持续为企业提供口岸便利化服务。口岸各查验部门同向发力,提升智慧监管水平。海关搭建“云影·巡验”实时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建设业务运行智慧监控中心;海事建设智慧监管系统、推广海事通APP;边检推出“边检即时通”、研发应用“海港勤务锚地信息管理系统”。各单位围绕设施设备智能化、运行管理数字化、协同监管精准化等方面做实事、求实效,切实提升监管效能。

在促进降本增效方面,大连开展口岸环节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共摸排企业3000余家,分类建立企业名录库并向社会公示,初步制定完成涵盖港口、机场、堆场、船代、货代、报关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收费目录清单,开展企业价格监督检查200家,为规范企业收费行为、强化口岸收费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加强AEO企业联合激励。《大连市关于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联合激励若干措施》正式出台,从强化业务赋能、加大财税金融支持、优化保障服务三个方面提出15条激励措施,助力大连市AEO企业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大连始终坚持以建设现代化国际一流口岸为目标,以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为重要抓手,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口岸工作的落脚点,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构建‘内畅外联的高水平开放门户’和‘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新高地。”吕其鹏表示。

责任编辑: 臧晓松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