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马吉影片》:陈旻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编;译林出版社出版。
图①:“马吉影片”37分钟版“一吋盘”。
陈旻摄
图②:“马吉影片”原片胶片(部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供图
1937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约翰·马吉牧师冒着生命危险,用16毫米摄影机拍下了大屠杀影像,这些影像被后世称为“马吉影片”,是迄今发现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影像,也是日军南京暴行最核心的影像证据之一。
马吉影片最早为外界所知并非影像,而是《罗森报告》里引用的影片解说词。因为一度没有发现影像,日本右翼势力将马吉影片称为根本不存在的“鬼片”,直到1991年,马吉影片被发现并公之于世。
我所撰写的《寻找马吉影片》一书,记录了社会各界横跨35年接力追寻,推动这份37分钟的影像证据从美国回归中国的全过程。
2017年12月,《大公报》刊出由我采写的一组“南京大屠杀‘世界记忆’”系列报道。采访中,我意外发现1991年纽约曾有马吉影片37分钟“一吋盘”,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藏马吉影片时长仅17分钟。此后,追寻纽约37分钟版马吉影片便成为我与同事们的重要目标。
1991年7月12日,在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家地下室的货架上,凌乱地堆放着一摞摞存有胶片的暗绿色圆形金属盒,另有数十个正方形柯达胶卷纸盒,每个盒子里存放着一小卷胶片。巴掌大的胶卷纸盒侧面写有马吉牧师留下的胶片内容提要。
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创会会长邵子平逐个查看:一名中国孕妇被刺了不少于19刀;一名小男孩被刺;几乎断颈的女子;被烧伤的男孩……这正是马吉拍摄的记录南京大屠杀现场的原片。邵子平根据胶片内容提要,挑选出13个装有南京大屠杀相关胶片的纸盒,请专人将胶片翻拍并剪辑制成一套时长37分05秒的“一吋盘”影像。之后将原片、原盒还给大卫·马吉。同年8月2日,联合会在纽约召开新闻发布会,戳破了日本右翼将马吉影片称作“鬼片”的谎言。
之后,由联合会第二任会长陈宪中出面,联合会筹措了30万美元,以37分钟版马吉影片为素材拍了两部历史纪录片——《马吉的证言》和《奉天皇之命》,在美国的社区、大学巡回放映了近百场,并在中国台湾以及加拿大、韩国等地放映。1997年,联合会将纪录片制成3000套录影带,寄送联合国各会员国,同时赠予美国各地图书馆、大学与有关机构。
但后来,这个“一吋盘”再也没有在公众视野里出现。这个37分钟版的“一吋盘”到底比17分钟的内容多了多少?价值如何?我曾反复跟邵子平核对,通过他的描述,我意识到“一吋盘”中有许多17分钟版本没有的内容。
此后便是艰难的寻找。每天定闹钟,凌晨一遍遍打国际长途,恳请联合会成员翻找,联系美国知情人挖掘记忆。直到2018年10月8日,邵子平告诉我,纽约传来消息说已找到37分钟“一吋盘”,内容完好。
2019年5月的一天,我在北京东长安饭店见到了陈宪中。我跟他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对馆藏的历史史料、珍贵文物进行数字化,并向全球研究者及公众分享。马吉影片37分钟‘一吋盘’放在这里,是为了告诉后人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没有任何商业用途。”陈宪中爽快地答应向南京捐赠37分钟马吉影片“一吋盘”,并将其数字版赠予了我。
37分钟版包括3部分内容:前11分22秒反映了淞沪会战后上海的情况;之后是日军占领南京前的画面,时长大约1分23秒,主要包括日机轰炸南京和难民逃难等;最后是日军占领南京后犯下的暴行,包括鼓楼医院医护人员救治受害者的影像、江南水泥厂难民营诊所内伤病员的情况,以及幸存者伍长德的镜头等。
从时长来看,37分钟版实际反映南京的内容,大约比17分钟版多9分钟。从场景范围来看,37分钟版中,马吉牧师在鼓楼医院拍摄的30余名受害者,有11名是17分钟版里没有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一家惨遭杀害的画面更长,祖孙9口人中7人惨遭日军杀害,邻居4人同时遇害,尸横遍野的惨景长达35秒。
此外,37分钟版首次出现了东京审判出庭证人伍长德的14秒影像,以及多组证词中作为重要证据的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案例动态影像。
一组长达49秒、记录医院里一位颈部几乎被砍断的40岁女伤者的画面极为惨烈。影片中,马吉在简短的镜头说明中写道:“日本士兵试图将这个女人斩首,(医生)缝合颈部肌肉,脊柱。”这个受害者案例在东京审判中,出现在出庭证人、鼓楼医院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法庭证言里,和作为证据提交的鼓楼医院总务长詹姆斯·麦卡伦南京大屠杀期间日记中的描述相互印证。
2019年12月13日,联合会将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画面最为全面、内容最为丰富的37分钟版马吉影片“一吋盘”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被史学界称为“实证历史的里程碑”。
“一吋盘”入藏南京后,联合会又陆续给我发来一些新资料。其中一盒录像带是曾在日本每日放送电视台做记者的加登英成在1991年拍摄的纪录片《验证南京大屠杀》。我一段一段掐时计算,这部长达50分钟的影片中使用马吉影片的镜头足有10分01秒。
《验证南京大屠杀》的播放时间早于联合会拍摄的《马吉的证言》与《奉天皇之命》,这部日本纪录片中的马吉影片是如何得到的?几经辗转,我找到加登英成的邮件地址,先后与他往来邮件200余封,了解事情经过。
原来,1991年,32岁的加登英成在洛杉矶发现曾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的乔治·费奇外孙女汤娅·昆顿捐赠的11分钟马吉影片。循着影片中马吉牧师对拍摄场景的简要文字说明,加登英成专程来到南京,找到了两位出现在马吉影片里的幸存者——当时已经年过七旬的李秀英与年过六旬的夏淑琴,并对她们进行采访。
此外,他还采访了约翰·马吉的儿子和费奇的女儿、女婿;查找东京审判证人证词详细资料;在耶鲁大学图书馆找到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外科大夫罗伯特·威尔逊的日记;在柏林找到《罗森报告》的附件——马吉牧师写的详细英文影片镜头目录。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我在书上读过很多。实际采访之后,我觉得这并不是捏造,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要把真实的历史告诉年轻人,日本应记取历史教训。”完成采访后的加登英成将其制作成了纪录片《验证南京大屠杀》。
1991年10月6日,日本每日放送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日本国内第一部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纪录片,片中马吉拍摄的南京暴行原始动态画面和幸存者的访谈,在日本掀起滔天巨浪。“半个世纪后,我们找到并重新审视了马吉影片,‘鬼片’胶卷静静地继续转动,从胶卷里听不到叫喊声、枪声,但我们感受到了一直守护着真相的拍摄者深深的悲伤。”《验证南京大屠杀》的解说词至今仍让人动容。
之于联合会,之于加登英成,马吉影片原始胶片及摄影机在他们的努力下重见天日,成为证实南京大屠杀真实性的力证,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记录寻找历史真相过程本身,也是历史真相的一部分。在寻找马吉影片的过程中,正是那些希望让世界记住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暴行的人们不懈努力,才有了37分钟版清晰影像的留存与入藏南京。历史由每一个人汇聚而成,这本书中记录的普通人的点滴,最终汇聚成了一段值得书写的历史。它向世人昭示这样一个铁的道理——
正义的事业,有必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