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股或设最低市值门槛?51家市值超200亿!中资投行:项目储备丰厚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杨庆婉2025-08-14 20:45

近期,A+H股的上市趋势加速,香港市场传言监管可能设置最低市值门槛。

一家头部中资投行表示,200亿市值以上且已公告赴港上市的A股企业占多数,港股IPO火爆的趋势将延续,存量储备项目丰厚,大概需要2年时间消化。

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3日,目前已公告筹划发行H股的A股上市公司,一共有87家。其中,总市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就有10家,500亿—1000亿元的有8家;200亿—500亿元有33家;100亿—200亿元的有24家;100亿以下的只有11家。

A+H股上市火热趋势持续

今年以来,香港IPO融资火热的趋势持续至今,国际资金回归参与新股配售,尤其大型项目A+H股成为一大亮点和热点。

据最新统计,今年香港市场已有56只新股上市(包括即将上市的天岳先进),其中实现A+H股上市的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共11家公司,数量占比接近20%,融资额贡献更大。

一家头部投资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香港市场IPO融资额已经超过去年,重返全球第一的宝座,IPO家数预计全年达到100家,相比去年70家实现较大增长。

自去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支持内地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也推出优化上市审批流程的举措,叠加企业出海战略推动,以及中国资产重估带来市场回暖,A+H股融资火热趋势一直持续。

上周,香港交易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生效,A+H股发行人发行H股股份最低比例(占总股本)由15%下调至10%,或发行股份市值至少30亿港元(最低上市门槛)。这相当于放松对A+H股公司赴港首次公开募股比例的限制,即使二级市场波动IPO融资受到影响,也能通过后续增发或配股满足融资需求。

这被视为这一拨A+H股上市最大的变化之一。瑞银、华泰国际等多家投行均表示,以顺丰控股为例,过去赴港上市的公司看重IPO首发融资规模,而现在更加灵活,IPO可视市场情况而定,后续再融资规模可能比首发更大。

51家拟A+H股企业,市值超200亿

8月13日晚间,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芯碁微装宣布筹划发行H股,这是今年以来第87家宣布拟实现A+H股上市的企业。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目前已公告筹划发行H股的A股上市公司,一共有87家。其中,41家已公告筹划H股上市,但尚未向港交所递交申请;46家已公告拟赴港上市,并且已向港交所递表。

按照IPO审批流程,A+H股拟上市企业向港交所递表同时,需向中国证监会完成备案,一些企业可能还需要向监管层反馈补充材料。

近期,香港市场传言监管层可能会设置赴港上市A股公司最低市值门槛,或参考全球存托凭证(GDR)政策,市场门槛可能是100亿元,也可能提高到200亿元。

上述某头部投行负责人表示,目前传言未经证实,即使设置了最低市值门槛,已申报H股的A股公司中,市值超过200亿的并不在少数,不过可能促使100亿的A股公司加速申请赴港上市。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已公告赴港上市的企业中,大多数都超过了这个标准。87家宣布筹划H股上市的A股公司中有76家市值在100亿以上,占比达到87%;市值在200亿以上的有51家,占比64%。

具体来看,A股总市值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的就有10家,包括百利天恒、东鹏饮料、赛力斯、三一重工、牧原股份、索威集团、澜起科技、胜宏科技、立讯精密、豪威集团(韦尔股份);500亿—1000亿元的有8家;200亿—500亿元就有33家;100亿—200亿元的就有24家;100亿元以下的只有11家。

中资投行项目储备丰厚

近几年来,中资投行在港股IPO保荐业务上占据优势,市场份额远远超过国际投行,尤其在A+H股项目中,A股首发保荐机构的优势更为明显。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香港IPO市场保荐项目数量最多的投行是中金公司(香港),市场份额达18.27%;其次是中信证券(香港),市场份额占比13.46%;华泰金控(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和招银国际并列第三,市场份额7.69%。而在承销方面,国际投行的作用就比较明显。

头部中资投行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预计今年港股IPO火爆的趋势将延续,存量储备项目丰厚,年底递表企业可能达到300家,至少需要2年时间消化。

责编:杨喻程

排版:汪云鹏

校对:冉燕青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