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能建西北院中标青海众控德令哈350MW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与青海亿储格尔木350MW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核心设计标段。两项目均属我国首批350MW级光热示范工程,其中格尔木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储能时间最长的光热电站,德令哈同样刷新国内容量与储能纪录。建成后,预计年均可分别提供绿电近10亿度,同时每年分别节约标准煤2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53万吨,将有力推动光热发电迈向规模化、商业化。
商业化落地与规模效应的逐步释放,正是光热发电经济性提升的核心驱动力。随着项目批量建设与市场应用的铺开,设备采购成本、建设成本及运营成本将进入持续下降通道,其经济优势将不断凸显。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对应的上网电价为0.55元/千瓦时,这一价格水平不仅在当前阶段已展现出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更预示着随着规模化效应的释放,光热发电的度电成本有望进一步优化,为其在电力市场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在光热发电产业加速崛起的背景下,西子洁能(002534)凭借早期布局与技术积淀持续领跑行业。作为国内较早投身光热发电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的企业,公司自2010年便前瞻性地切入光热太阳能发电领域,历经十余年技术攻坚与项目实操,已成功参与17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的供货与建设,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近期,西子洁能作为关键设备供应商和技术支持方参与的玉门“光热储能+光伏+风电”示范项目10万千瓦光热储能工程成功取得并网通知书,标志着项目具备整套启动条件,进入并网发电倒计时。
深耕光热业务,塑造光热与多能融合新典范
作为光热发电领域的深耕者,西子洁能已从单一的产品制造商,逐步向节能环保设备和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近年来,公司依托在清洁能源装备、储能装备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持续创新行业能源解决方案,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赛道发力,参与了多个重大项目,成为推动光热与多能融合的重要力量。
支撑这一转型的,是西子洁能深厚的技术积淀。公司自主研发的熔盐吸热器和蒸汽发生系统技术已炉火纯青——相关技术不仅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还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产品目录;其“规模化熔盐储能技术”更是入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公布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在熔盐储能领域手握22项专利。这些技术不仅适用于光热发电,还已拓展至火电灵活性改造领域,如国能河北龙山600MW机组项目,展现出跨场景应用的强大适配性。
在具体项目中,西子洁能的技术实力得到充分验证。早期参与的青海德令哈项目颇具代表性:其先后为德令哈10MW和50MW项目提供熔盐吸热器、熔盐蒸汽发生系统(SGS)等核心设备。其中50MW项目作为国家首批光热示范项目,是我国首座规模化运行的塔式光热储能电站,2022年并网后三年累计发电量达4.39亿kWh,超越设计值,成为行业标杆。该项目采用二元熔盐储热技术(储热时长8小时),西子洁能提供的设备实现了高温熔盐(565℃)与蒸汽的高效换热,相关技术更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录。
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西子洁能的项目版图持续扩大。在2025年中标的新疆华电天山北麓100MW光热项目中,公司为其提供蒸汽发生器设备——该设备可将熔盐热能转化为350℃、8兆帕的高温高压蒸汽,支持电网调峰和绿电消纳。作为哈密北—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疆电外送”第三通道)的配套工程,该项目配置10小时熔盐储热系统,西子洁能的设备为其稳定运行提供了核心支撑。
而在全球在建的最大规模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玉门“光热储能+光伏+风电”示范项目中,西子洁能的角色同样关键。该项目规划年发电量预计达17.35亿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135.3万吨,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公司为项目中的10万千瓦光热储能工程提供蒸汽发生器设备,作为熔盐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该设备负责将熔盐储存的热能转化为高温高压蒸汽,支撑光热储能系统与光伏、风电协同运行,实现“多能互补、统一调度”,成为光热与多能融合的生动实践。
从技术突破到项目落地,从单一场景到多能融合,西子洁能正以持续创新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公司表示,未来将通过“光热+储能+多能互补”模式,进一步助力能源低碳转型,为行业塑造更多融合典范。
政策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提速,龙头企业有望率先获益
放眼行业,2025年上半年,光热发电领域在政策推动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成本优化和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国家对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的大力支持,光热发电在新能源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300万千瓦(3GW)的目标,并配套风光大基地建设。这一目标旨在通过规模化降低单位成本,提升光热在新能源体系中的调峰作用。同时,政策还鼓励光热技术应用于油田开采、压缩空气储能等领域,推动复合型储能发展。此外,价格与补贴机制的优化也为光热发电的经济竞争力提供了保障,预计至“十四五”末期,电价可能降至0.7—0.8元/千瓦时,2030年降至0.5元/千瓦时。
在产业进展方面,光热发电得益于功能优化、设备国产化、规模效应和技术迭代,实现了成本的大幅降低。目前,光热发电产业链不断完善,设备国产化率已超90%,配套企业约600家,覆盖熔盐储能、聚光器、吸热器等关键环节。在此趋势下,西子洁能作为吸热、换热系统龙头,持续推动聚光精度提升和百万千瓦级电热转换技术迭代,有望通过深度参与关键环节受益。
在此趋势下,多家机构表示看好西子洁能在光热领域的技术溢价与政策弹性。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05.74%,熔盐储能订单占比提升至15%,国金证券认为其技术领先性应给予高于行业平均的PE溢价。
展望未来,光热发电行业将继续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蓬勃发展。西子洁能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广泛的市场覆盖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有望在这一趋势中持续受益,进一步巩固其在光热发电领域的领先地位。(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