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双碳”赛道追新逐绿,“懂技术+碳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成新宠 “蓝领”工人如何向“绿色”转型
来源:工人日报作者:李国 实习生刘恩贝唐袁秋2025-08-08 08:50

阅读提示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产业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复合型“绿领”人才日益成为制造业企业竞相争抢的对象。对于制造业技术工人来说,这是转型的方向,也是新的发展机遇。

 

“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掌握新能源技术与低碳技能的‘绿领’人才成为行业刚需。”8月6日,新长安汽车集团智能化研究院技能大师蔡渝东向记者表示。

作为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技工,蔡渝东的职业生涯,正是汽车制造业工人向“绿领”转型的缩影。

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部分社会认知度较高、具有显著绿色特征的职业标示为绿色职业。如今,这类带有鲜明“绿色低碳”标签的岗位,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绿领”。不只在汽车行业,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制造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绿领”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制造业技术工人如何向“绿色”技能人才转型?“绿领”人才缺口如何补足?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向“绿色”技能人才转型

“刚开始向新能源汽车岗位转型的时候,我在技术方面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困难还是很大的。”蔡渝东告诉记者,“绿领”转型突破了技术工人原有的知识范围,用原先的传统技术与硬件去研发或者维修新能源汽车,显然行不通。新岗位需要的是“懂技术+碳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面对转型挑战,长安汽车为技术工人提供了一个包容的成长平台。蔡渝东回忆起刚进入新能源汽车“L3项目”时,企业主动承担高试错成本,鼓励大家进行探索性学习,还派人赴海外学习前沿技术。

蔡渝东坦言,汽车制造业的“绿领”人才转型浪潮,既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又是劳动力市场的新机遇。随着企业培育机制的成熟与政策支持的深化,更多传统“蓝领”将有望突破转型壁垒,为汽车产业的绿色智能转型注入动力。

位于重庆永川的公元管道(重庆)有限公司,通过建设绿色工厂走上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转型之路,将绿色生产精益理念融入每个车间、每个班组、每个员工和每个生产环节,持续推进清洁生产与节能降耗。

该公司总经理徐建华告诉记者,通过自身培训与外部引进相结合,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绿领”人才。人才支撑使得企业得以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串联起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等绿色产业链。“人才‘含绿量’的提升,切实带动了企业发展‘含金量’的提升。”徐建华说。

将“绿色”蓝图转化为现实

35岁的曾亮,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重庆华峰化工,可谓妥妥的“绿领”人才。“企业连续多年实现废水排放合格率100%、废气排放达标率100%和环境污染零事故,这些都离不开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如今,曾亮已从一线车间技术员成长为公司安全环保部副经理。

曾亮深入参与了污水总氮提标改造、热电超低排放等技术改造,通过持续减少三废排放,帮助公司连续多年获评重庆市“环保诚信企业”以及国家级“绿色工厂”等殊荣。他告诉记者,面对“双碳”目标,公司所有员工都要既懂生产技术又要具备“碳意识”,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日前,重庆美心(集团)有限公司凭借“智绿融合”创新实践,入选全国“2025年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典型案例”,成为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标杆企业。

“只要是公司设备能产热量的地方,基本上都能回收利用起来。”美心热回收及冷回收项目主要设计和项目实施者罗晓峰介绍,过去生产线需要5至6台热水锅炉供热,现在通过余热回收,只需要1台热水锅炉在生产不平衡、热量不够的情况下补充热量,能节约很大一部分成本。

“企业成功转型,离不开一线‘绿领’人才将技术蓝图转化为现实的努力。”美心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王万贵向记者感慨道,在“绿领”人才护航下,企业系列绿色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收到了显著成效,不仅大幅提升了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更在节能降耗上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年节约成本在500万元左右。

如何补足“绿领”人才缺口

“我们希望有更多专业对口的人才,既要具备能源或化工行业的专业背景,又要懂绿色减排。”徐建华说,这样的人才很稀缺。

“眼下,传统制造工人逐步向‘绿领’人才转型是大势所趋。制造业‘绿领’人才短缺,既有人才培养跟不上时代需求的原因,也有相关岗位门槛高、复合型技能要求高的原因。”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研究员莫远明建议,加快培养“绿领”人才,一方面,要出台相应政策引导,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另一方面,企业与院校要加强产教融合,共同培育社会急需的复合型“绿领”人才。

记者了解到,在汽车行业,已有多家企业开始建立“双碳”人才培训体系。

宁德时代实施的“绿领转型计划”,为传统化工、机械领域员工提供6个月脱产培训,内容涵盖储能原理、智能运维、碳交易等模块。2024年该计划首批学员中,83%成功转型为储能系统工程师,企业因此节省招聘成本约1200万元。

重庆深蓝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针对在职人员和转岗人员,建立“双碳”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内部培训、导师制等方式,充分利用其在研发生产上积累的经验,帮助员工快速掌握“双碳”相关知识和技能。

“仅依靠外部招聘难以快速弥补绿色技能人才缺口,企业应更加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与转型。”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表示,公司将推动现有员工完成绿色知识的补充与技能“再武装”,加快向“绿领”人才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