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痕迹到实绩背后的“填表”之变(在现场·作风建设新成效)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刘新吾 毕京津 田先进2025-08-07 10:32
(原标题:避免低效报送,聚焦解决问题——从痕迹到实绩背后的“填表”之变(在现场·作风建设新成效))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一段时间以来,在各类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压力下,一些地区基层存在填表种类繁多、重复报送等情况;也有群众反映,一些统计上交的表格里,多是现场就能解决的小问题,而需要长期关注、下大力气解决的难点问题,却为了显得数据好看,成了上不了表格、无人管的老问题。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聚焦一张表格怎么填,各地在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中,下大力气规范,切切实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填表报问题”变“现场解难题”——

避免问题“躺”在台账里

在重庆,简单问题不填表、紧急问题不过夜、复杂问题不推诿,让群众有了切实的获得感。

这两天,在下班路上,重庆市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杨公桥社区党委书记张军总会到旁边商业街的路灯下转转,摸摸杆子、看看灯泡。看到这些路灯已换成崭新的节能灯,张军心里的“台账”才算是销了账。

前几年,这里有22盏高杆路灯年久失修,成了摆设。路灯归物业管,但物业迟迟不行动,在街道、社区多方协调下,社区加装了一批矮路灯作为过渡,解决照明之需。没成想,这一过渡就是好几年。

“矮路灯本来就功率低,加上经常被树枝遮挡,光照不足。走路没安全感,真闹心。”有居民抱怨。

“矮灯照得见地面,照不见招牌,客人也不愿意来了。”商业街上,一家火锅店的店主刘伟无奈地说。

“我们把换路灯的问题记录到台账里,可这件事只靠基层不行,需要协调城市管理、交通、电力等多个单位。”张军说。

路灯问题就这样“躺”在了台账里。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社区收集群众诉求,将“躺”在台账里的路灯摆上了台面。

在渝碚路街道协调下,沙坪坝区城管局干部、街道干部、社区干部来到路灯下,和居民代表一起,现场解决问题。大家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更换节能灯,改造老化线路并入地,修剪多余树枝,拆除矮路灯……

随后,张军带着社区干部,拿着施工图,走访居民,争取大家支持。4天后,修复工程正式开工。7月18日,工程全部完工,路灯亮了,群众也满意了。

“表格销账,不是删掉表格上的那一行行字,而是要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渝碚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陈洪彪说,“我们现在要求在现场看到结果,群众满意了才能销账。”

如今,杨公桥社区的干部也正从习惯“填表报问题”变为“现场解难题”。

“能现场解决的问题,我们尽量不填表;对于一些确实复杂的问题,我们会上报街道或区里,一直跟踪下去,直到解决为止。”张军说。

不再重复填、多头报——

报表“瘦身”  干事提效

夏日中午,热浪翻滚,气温直逼40摄氏度。

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陈留镇沈楼村党群服务中心,沈楼村党支部书记宋会臣正在帮村民吴建超填表。

吴建超的儿子到了结婚年龄,年前他就想给老房子翻修一下,但因手续繁琐一度打消了念头。

“老吴,这是新表格。你说,我帮你填,几分钟就好。”宋会臣提笔填表、盖章,一气呵成,“只要四邻签字没异议,咱村委会给报备,翻修房子的事儿就妥了。”

“这趟没白跑,手续简便多了!”吴建超说,“搁以前,想翻修房,光填表就得填好几张,没有十天半个月难批下来。”

“今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将‘多表合一’,村民办事填表不用再重复填、多头报,村干部也从应付填表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能更好腾出手、迈开腿为群众办实事。”宋会臣说。

长期以来,基层工作面临着报表种类多、报送频次高、内容重复报、填报难度大等问题。同一个资料几个部门都要,一项工作反复采集数据,因为填表任务过重,村干部曾被调侃为“表哥”“表姐”。

“过去,一到农忙时节,村委会给村民免费发放农药,得给几个部门填报好几张表,有时还需要让群众摁手印领取。发放、填表、统计、报送,村里1300口人,村委会5个人得忙活好几天。今年,‘多表合一’实施后,部门之间的数据实现联网共享,‘一件事多头管’的情况不见了。”宋会臣说。

在村委会会议室,记者同村干部聊了起来。沈楼村村委会会计耿萌说:“过去村里每年迎检都有很多场,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之后,村里开会、迎检、填表等负担轻了。现在,虽说大家也很忙,但更多的是忙着走家串户、听群众诉求,忙得更充实!”

(通讯员焦宇炜参与采写)  

从“你向我证明”变“我为你证明”——

科技赋能  省心方便

走进安徽省马鞍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不少,但窗口前很少出现拥挤、排长队的情况。记者留意到,不少群众来时“两手空空”,不需要填什么表,只需人脸识别,点几下屏幕,就能顺利办好事情。

如此快捷,原因何在?在政务服务中心的交通运输综合受理窗口,记者找到了答案。

“最近我打算开网约车,要通过相关考试,报名的话需要提供很多证明材料。”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杨凡说,“我打算来现场咨询一下。”

杨凡来到窗口,把需求告诉工作人员。“您的事项今天就能办理。”工作人员介绍。

这个回复让杨凡有些惊讶:“我只是打算问问情况,连身份证、驾驶证都没带,怎么办理?”

“刷脸就行。”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杨凡轻点“出租汽车驾驶员许可证”模块,随即弹出“身份证明”“机动车驾驶证凭证”等事项清单。

“接下来,请您点击‘下一步’,然后进行人脸识别。”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一分多钟后,屏幕显示,所需材料全部调取完毕。

接过纸质材料,杨凡发现,背景资料审核表上,竟然一下子把本市无交通肇事犯罪、无饮酒后驾驶记录等7项证明材料都包括了。原本需要跑4个部门才能开齐的材料,几分钟就办好了。

便民体验,来自马鞍山市开展的“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

针对群众和企业办事填表多、开具证明繁琐等问题,马鞍山市通过科技赋能、流程再造等举措,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从“你向我证明”变“我为你证明”。

“‘无证明’并不意味着‘零证明’,而是将‘群众自己证明’变为‘政府帮助查证’,原本的行政审核环节没有减少,审核要求也未降低。”马鞍山市司法局副局长张长来说。

“过去群众开具纸质证明,需要填表盖章,可能会碰到一些职能部门推诿、不作为甚至吃拿卡要的情况。”马鞍山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支队长周克武说,如今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一站式办理,能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行有效遏制。

本期统筹:杨烁壁

版式设计:蔡华伟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