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全国性创投智库成立 29位专家打造行业“思想引擎”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证券时报2025-07-31 11:18

近年来,创投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一方面,中央层面高频、高度关注创投,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出台;另一方面,地方借力创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愈发迫切,创投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行业对于能破解发展难题、指引前行方向的专业智库期盼已久。基于此,证券时报·全国创投协会联盟于7月25日在证券时报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上,正式设立全国创投协会联盟智库中心(以下简称“创投智库”)。

图片

证券时报·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凝聚行业力量,共塑创投生态。2023年6月9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创业投资论坛上,证券时报携手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牵头倡议,中关村、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四川、杭州等省 (市、区) 创投协会联合发起成立了全国创投协会联盟,旨在促进各成员间信息沟通、业务合作、资源共享、调查研究、经验交流、政策协调和行业自律。截至目前,联盟成员已增加到30个,覆盖了主要的经济大省、金融强市,已然成为推动我国创投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次设立的创投智库,正是依托全国创投协会联盟在资本、产业、政策等领域强大的资源整合优势。首批29名智库成员,来自行业内头部创投机构、第三方数据、法律、财会等服务机构,以及高校专家学者等,将为创投行业提供专业且多元的智慧支持。

接下来,创投智库拟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专题研讨、智库报告、新闻策划、行业指数、数据产品、活动论坛等形式,全面提升联盟服务创投行业的能效。

作为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主流财经媒体,证券时报长期关注创投行业发展,并发挥自身媒体优势,为创投业健康发展鼓与呼。除了深耕一级市场,证券时报还同时链接5000多家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并购退出发展势头迅猛之下,证券时报拟以并购库等方式,打通一二级市场的合作信息匹配壁垒,助力创投行业探索并购退出之道。

创投智库成立后,将以智慧驱动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打造成为行业创新变革的 “思想引擎” 与 “决策参谋”。通过汇聚各方力量,为行业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研究和决策建议,助力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更好的发展,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新科创体系构筑中国新叙事逻辑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7月25日在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活动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DeepSeek开启了中国叙事的新局面,打破了美国AI模式高成本投入的垄断模式。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

继DeepSeek之后,杭州“六小龙”、深圳“八大金刚”等概念层出不穷。刘元春说,回溯这些概念会发现,中国叙事的全面崛起实则是一种模式的崛起,是现象级乃至时代级的发展故事。

刘元春分析,中国叙事逻辑的核心基础是中国科创体系在体制机制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在竞争力上创造了新奇迹。首先,大市场孕育大创新。中国市场不仅仅是价值市场,更是资本、技术、数据“三位一体”的超级新市场。其次,中国的人才红利、工程师红利逐步显现,这让中国在第四轮产业和科技革命中优势更加凸显。再者,在产业的装备和配套方面,中国产业链结构全、链条长且工业装备数字化转型较快。最后,“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新”和“中国智造”全面转变。

谈及当前环境下我国之所以实现赶超与崛起的原因,刘元春认为,关键因素即在于中国走出了一条科技新路,“我国穿越周期的三大法宝——基础研发+产业升级+科创金融,已形成体系且在各地呈现出不同模式”。

刘元春同时认为,美国叙事逻辑的变化是中国叙事逻辑变化的核心诱因,“美国经济是否加速步入衰退期是叙事逻辑变化的关键,美国主要投资者的研判和投资布局正在调整:既要投资美国,又要寻找另一个可替代的投资港湾,因为前者风险太高”。

“当然,我们希望这个可替代的投资港湾是中国。但中国是否具备‘美国+1’这种金融市场的投资功能和承载功能?如果不具备,我们怎么创造这样的新功能?”刘元春表示,“这类世界级的重新布局,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一系列的新机会与新挑战。”

刘元春说,中国资产再估值必须具备强大的微观财务基础。从ROE(净资产收益率)来看,中国资产尽管近期有所回升,但依然处于历史低位。也要看到,目前在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制约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影响微观财务指标,AI领域可能出现泡沫。

“这些问题的确让我们很头疼,可能使中国又陷入新的悖论。”刘元春说,“基础研发不错,产业升级步伐也很快,但是企业挣不到钱。”

如何解决这一悖论?刘元春说,这一悖论在人类历史并非新鲜事。美国曾出现过两轮大创新、大跨越伴随着大过剩的时期,最典型的是1929—1933年,当时美国采取了诸多激进举措,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中国也要深入研究,在治理第三轮产能过剩时,如何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梳理对策,而非简单照搬他国模式。

“在市场模式、财务可持续性与市场出清之间,在规模经济、学习创新效应与持续试错之间,中国要找到平衡、走出新路。”刘元春说,“这是政策制定的关键,可见,在基础研发体系、产业升级体系、微观绩效再造体系三者之间,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刘元春强调,中国在治理第三轮产能过剩过程中,一定要持续保持“中国模式”的本质,而不是简单照抄别人的方案。在他看来,新模式的形成是我国进一步形成中国估值效应的另一个政策基础,“中国市场结构与市场秩序的治理是中国叙事、中国估值的重要任务,必须上升到战略任务”。

胜宏科技董事长陈涛:拥抱AI时代 抢占发展先机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活动上,胜宏科技董事长陈涛发表《拥抱AI奔向未来》的主题演讲。他表示,AI(人工智能)大爆发将会带来全新计算纪元、机器人时代加速、制造业模式重构等多重变革。AI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浪潮,颠覆所有人的想象,改变各行各业。从企业角度来看,要积极拥抱AI时代,抢占发展先机。

胜宏科技董事长陈涛

胜宏科技作为专业从事高精密多层、HDI(高密度互连)、FPC(柔性电路板)、软硬结合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汽车电子、新一代通信技术、新能源、航空航天、医疗仪器等领域。自2015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以来,胜宏科技以连续8年复合增长30%的速度成长为PCB(印制线路板)行业龙头,最新市值突破1600亿元。

陈涛总结了胜宏科技高速发展的原因:首先,在战略上,公司制定了“三大战略和四个创新”,成为了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看,三大战略包括智慧工厂、绿色制造,以及高技术、高品质、高质量的服务;四个创新则涵盖了观念、科技、人才和资本的创新。第二,技术优势。胜宏科技在AI算力、AI服务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领域高阶HDI、PCB技术全球领先,PCB全品类覆盖,实现78层高多层、八阶HDI、mSAP(多业务接入平台)、FPC及软硬结合板量产,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成功成为英伟达AI算力PCB和特斯拉汽车电子核心供应商。第三,产能优势,除广东和湖南,胜宏科技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都有研发生产基地,能够实现全球化交付。

在陈涛看来,AI工业革命刚刚兴起,改变了各行各业。从海外来看,英伟达加大在欧洲、中东的布局,美国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四大科技巨头也大力建设AI数据中心,2024年总投资达2180亿美元。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巨大的国内市场为AI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场和商业应用场景,带来了相应的市场需求;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数字化进程产生了海量数据,为模型训练提供了基础,加上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强大的应用创新能力,为AI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数据显示,中国AI产业规模预计从2026年的4862亿元增长到2030年的1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0%。

关于AI大爆发带来的影响,陈涛认为将带来六个方面的变革:第一,开启全新计算纪元,AI相关的软件、硬件行业全面发展;第二,推动科学革命;第三,“AI员工”常态化;第四,加速机器人时代到来;第五,催生新产业,如AI问诊、AI金融、AI客服等很多行业都在深度使用;第六,重构制造业模式,在预测维护、流程优化、智能排产、风险管控和提升质量等方面,通过AI提高效率。

对于如何从企业角度拥抱AI的问题,陈涛给出四点建议:第一,要制定高远的战略。以胜宏科技为例,始终坚持围绕三大战略、四个创新落实各项运营举措,战略优先3—5年并且携手全球科技巨头,以超前布局抢占产业制高点;技术优先2—3年,深度绑定头部芯片客户,实现技术共生抢占产业主导权;产能优先2—3年,通过国内+东南亚双线产能布局构建全球AI算力PCB供应体系,抢占高端市场先机。第二,激发实干的精神。第三,保持积极的心态。第四,永葆必胜的信念。

展望未来,陈涛表示,胜宏科技将秉持“只有创新发展,才能走向未来”的理念,紧紧拥抱AI时代,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大产能建设,满足现有客户的追加订单需求,确保未来两三年的时间内具备确定性、稳定性、增长性;锚定高端产品,加大研发投入,维持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还要大量引入CCD(传感器)背钻机、Pin Lam(印制电路板的一种工艺)设备、三菱激光钻孔机、工业CT等高端设备,提升制程能力。

深创投集团总裁刘苏华:风投行业呈现七大新趋势

近日,在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活动上,深创投集团总裁刘苏华发表了《风投行业的新趋势和新要求》的主题演讲,他认为,面对当下“百年变局”的大背景,风投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深创投集团总裁刘苏华

在刘苏华看来,当前风投行业呈现七大新趋势:

第一,创新创业方向正从模式创新走向硬科技创业。围绕科技自立自强的硬科技创新、颠覆式创新,越来越成为产业变迁的内在动力。创业领域也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行业开展。

第二,科技环境面临复杂的“脱钩断链”挑战。中国科技企业面临的全球科技环境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如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遇阻、关键技术零部件面临供应链风险等。

第三,风险投资与国家战略的契合度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对风险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央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从募、投、管、退全链条加强支持风险投资行业发展。风险投资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

第四,国资正在成为中国风投市场的主力军。在当前风投资本供给市场,国资LP(有限合伙人)出资占比超过80%,且国资机构这两年越来越活跃。以前国资更多的是以LP的身份参与风投市场,现在国资亲自下场做投资的越来越多,既有地方国资又有中央企业。

第五,投资节奏与经济增长中枢保持同步。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预计未来经济增长中枢将长期处于5%左右。在经济处于中低增速以及逆全球化的经贸环境下,企业成长速度也将伴随大环境变化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

第六,我国科技创新正在从跟随模仿向创新领先迈进。近年来,我国的创新步伐持续加快,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产业科技的创新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全球产业科技格局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更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新质生产力变革提供了强大动能。

第七,各行各业正在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在当下,人工智能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新经济的起点。谁用好了人工智能,谁就会成为未来的赢家。从创作、绘画、语音、影视的自动生成,到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发现,再到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AI制药的产业应用,人工智能正在颠覆各个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并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可能重构组织架构和商业逻辑。

校对:许欣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