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景房“1元起拍”暗藏猫腻:竞拍结束前谁在疯狂加价?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孙梦凡2025-07-29 16:03

“精装修,大露台,一线海景房1元起拍!”

近日,在多个线上拍卖平台,出现了大批“1元起拍”的房产,其中有不少是山东乳山、广东惠州等地的海景房。这些被挂拍房产,大多被碧海蓝天围绕,室内装修风格清新,有的出门便是滨海浴场、大海沙滩。

如此旅居房源,真的一元起拍?记者采访发现,这背后实际上套路重重。比如,以超低价引流,竞拍时则会升至市场价;部分已拍出的房源,实际成交难确认,目前仍在中介平台挂牌;竞拍结束前,会有人疯狂抬价等。

对此有业内人士提醒称,与法院主导的司法拍卖不同,上述房产拍卖属于商业行为,购房者可能面临房源情况难核实、交易税费及平台费等隐形成本高、拍卖公司主导交易可能悔拍等风险,建议评估风险谨慎参与。

海景房超低价起拍

海景房又火了!这次不是因“几万元买套房”,而是直接“1元起拍”。

近期,克而瑞发布了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6月新增挂拍房源中,有278套房源的起拍价被设置为了1元。这些“1元起拍”房产,大多数来自山东威海,共计216套,均为乳山的海景房,涉及超90个小区。

记者检索多个拍卖平台发现,确实存在“1元起拍”的房产,甚至还设有专区。

比如,打开阿里拍卖APP,在房产频道有“一元起拍”栏目,涉及山东、广东、四川等多个省份,包含自称商铺、住宅等不同类型的房源,不管实际情况如何,起拍价都被设置为1元,保证金则从一万到数万不等。

在这其中,最引人注目便是“特价海景房”,囊括了山东威海、广东惠州、海南三亚、广西北海等几个城市,其中尤以山东威海乳山的房源居多。

记者核实了几套房源发现,这些被挂拍的海景房,市场价多在数万到十几万不等。

比如,乳山银滩青银银海园小区,有一套41平方米的一居室正在被拍卖,起始价仅1元,保证金1万元,加价幅度100元,截至目前出价为201元。而在房产中介平台上,该房源也在被挂牌出售,价格为7.7万元。

再如乳山海之缘小区的一套房源,52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拍卖起始价同样为1元,保证金1.2万元,加价幅度100元,截至目前出价为101元。在房产中介平台上,该小区同户型的房源,挂牌价普遍在7万元左右。

在大量“1元起拍”房源中,甚至还有“5毛起拍”的。比如银滩之心观海苑一套73平方米的两室两厅房源,起始价为0.5元,参拍保证金1.1万元,加价幅度100元;而房产平台上,该小区同类房源挂牌价为10.4万元。

一直以来,乳山海景房因低价为人所知,但即便如此,当地二手房均价也超过2000元/平方米,单套房源从数万到十几万不等,还有总价近50万的精装二手房。如今涌现的“1元起拍”房产,真的能让人“捡漏”吗?

拍卖背后套路重重

记者多方采访发现,这些超低价起拍的海景房,背后猫腻并不少。

首先需要厘清,目前批量出现的这些房源,并非司法拍卖的“法拍房”,大多是商业竞拍。商拍房产来源比较多样,有的是个人或企业自愿拍卖,有的是商业机构募集而来,通常参与者多、规则灵活,属于商业行为。

前述提及房源的竞拍公告便标明:本套房屋的竞卖为“资产处置”,不同于司法拍卖,公司不承担标的瑕疵保证,强烈建议有意向竞买人亲自实地看样。

对此有网友表示:就算是商拍房,但价格这么低,是不是也能捡漏?实际情况可能并不简单。近日记者观看了几场拍卖全过程,房源无一例外都是1元起拍、最后被拍到正常价格,甚至比市场价还高,几乎不存在超低价成交的房源。

比如,乳山福海苑一套133平方米的房源,起拍价1元、保证金2.2万元,最终竞拍结束时价格达到了22万元;海翔花园一套104平方米的房源,起拍价1元、保证金1.5万元,最终竞拍结束时,被拍到了13万元的价格。

记者查看了几个主要的拍卖公司账号,在主页已经拍出的房源中,基本没有超低价成交的海景房,价格最低也有三万元,高的有数套则超过20万元。

一名当地人士还表示,那些拍到市场或较高价的房子,也并非都是网友出价。“这些房产拍卖背后有不少中介,如果房子出价一直很低,拍卖过程中会有托儿把价格加上去,通过制造热度引导网友出价,网罗可能上钩的人。”

在前述两场拍卖中,记者发现,这两套房源均是一天内无人问津,在竞拍结束前五分钟,突然开始疯狂加价,短短几分钟内价格从百元抬升到超十万元。

此外,这类拍卖的竞拍规则,一般都由拍卖公司决定,最终房源是否真正成交等具有不确定性。记者发现,有不少显示竞拍结束、有成交价的房源,目前仍然在房产中介平台挂牌,咨询后相关带看人士均称“房子还在”。

有网友便分享称,自己出于好奇参拍了一套房源,但过了几天便没了下文,保证金被退回来了。另一当地人士表示,这类房源在拍卖时会有一个“保护价”,委托人和拍卖公司早已定好,如果最终价低于该价格便不会成交。

一位在乳山做了多年房产中介的人士称,其实当地不少二手房都在中介手中,他们通过低价收房、加价转卖赚取收益,比如游说老业主5万元转手、自己再加两万卖出去,这种低价拍卖活动有的也是噱头和引流手段。

律师:“捡漏”营销暗藏风险

如果消费者出于“捡漏”心态,参与低价房产商拍,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玉臣律师表示,“1元起拍”很多时候不止是试水,更是一种营销方式,目的是吸引更多人关注房源。在实务操作时,成交价往往并非1元或超低价,不会按所谓的“起拍价”成交。

他还表示,如果并非司法拍卖,通常无法享受司法拍卖中法院负责清场的保障,如果存在产权瑕疵时需自行诉讼解决、成本较高,还可能遭遇"长期租赁合同"等恶意对抗情形,以及存在未披露的税费、物业欠费、抵押债务等问题。

与此同时,非司法拍卖的方式,可能会缺乏保证金监管机制,或者存在卖家自抬价格、虚假竞拍的风险。即便最终成交价低于预期,普通卖家的违约成本,也远低于司法拍卖,成交后可能因市场价差拒绝配合过户。

在费用方面,记者查询发现,如果购房者通过商拍渠道买房,成交后还需支付软件服务费(成交价的0.5%~1%)、以及付给拍卖机构的佣金(成交价的5%);而在乳山,当地中介表示,正常买二手房的中介费是一个点。

克而瑞近日文章也称,部分二手房房东选择拍卖方式,属于市场行为,无可厚非。但对买家而言,即便是“法拍房”,司法机关或拍卖平台尚不能给到完全的披露和保障,那些并非司法拍卖的房源,保障度就更低了,需要买家具有专业知识。

现实交易中,这类非司法拍卖的房源,可能会遇到无法办理产权过户、无法入住使用、无法落户籍、卖家其他债权人提出异议等诸多情况。

克而瑞表示,近期多地出现“1元起拍”的特价房,背后也是受二手房交易流速下降所影响。建议各地进一步规范二手房进入拍卖的条款,在完善二手房支持政策的同时,也需处理好各方权责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风险。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