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证券向“新”而行 以科技金融培育产业雨林
来源:证券时报 2025-07-29 A003版作者:胡飞军2025-07-29 06:48

证券时报记者 胡飞军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金融已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作为广州唯一市属国资券商,万联证券把科技金融写进公司章程、写进了三年行动方案。

根植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沃土,万联证券持续以科技金融为核心引擎,在服务国家战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中勇当先锋。“现在,当我们走在大湾区的科技园区,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我们的创新产品获得资金支持,就会感到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油然升起金融创新的自豪感。”万联证券总裁张毅峰说。

锚定科技金融航向

“以金融之笔书写科技强国篇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必答题,更是传递金融温度、服务美好生活的使命担当。”张毅峰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国最密集的科技产业集群,从广州的生物医药、深圳的电子信息到珠海的集成电路,区域产业转型需求与政策红利为开展科技金融活动提供了天然土壤。

万联证券紧扣国家发展战略,主动肩负起助力广州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任,聚焦债券、股权布局,致力于在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试验田”中打造成为“示范田”,将科技金融作为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核心方向的底层逻辑。

以新谋变,在于感知需求。在此理念指引下,万联证券积极撑起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格局。从服务培育微创外科手术医疗器械领域头部企业,为让更先进安全的器械惠及无数患者,传递金融创造健康美好生活的温度;到助力孵化“广州第一芯”,彻底改写广州缺“芯”历史,实现广东省、广州市自主培养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从0到1”的跨越,万联证券在各个业务领域积极探索,以金融之力重塑产业链价值,全方位推动企业服务实体经济迈向新高度。

精准滴灌硬科技赛道

“当看到首单低空经济科创债落地时,我真切触摸到了金融创新的温度。”张毅峰回忆起牵头主承销全国首单低空经济科创债的经历时说。

这期债券聚焦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积极呼应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及《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政策导向,直接支持企业研发和生产飞行汽车等产品,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个人出行、旅游观光等低空领域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

作为全国首单低空经济科创债,对低空经济领域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具有示范效应,也成为万联证券以金融创新助力科技创新的生动缩影。

以新破题,在于顺势赋能。近年来,万联证券在科技金融债券领域屡屡破冰,不断实现创新驱动下的新突破。从全国首单混合型科创债、全国首单“一带一路”绿色丝绸之路科创债、全国首单10年期及以上科技创新大湾区公司债,到广东省首单数字人民币科创债、广州市属首单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债等多个“首单”落地,万联证券不断用成果标注着金融创新的高度。

在首发(IPO)业务方面,万联证券完成广钢气体科创板IPO联席主承销项目,助力解决国内半导体产业关键材料“卡脖子”难题,创下“中国电子大宗气体第一股”“中国稀有气体第一股”“广州国资科创板第一股”“广州国资近十年A股IPO募资规模第一股”四个第一;成功保荐芭薇股份在北交所上市,打造“北交所美妆制造行业第一股”“2024年广东省及广州市北交所IPO第一股”。凭借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万联证券在科技金融领域竖起鲜明旗帜。

这些成功案例背后,是万联证券服务国家战略,响应产业发展需求,聚焦科技创新及新质生产力方向,立足区域优势,精准滴灌硬科技赛道,通过金融创新谱写科技金融大文章的生动实践。

培育专精特新

产业雨林

在粤西海域,国内首台全自主研制、全国产化供应链、亚洲功率最大的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金牛座”,以每小时约350米的施工速度高效完成一项海上风电阵列缆安装项目。这背后是万联证券通过基金及直投扶持科创企业的生动切片,见证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改写产业格局的力量。

资本如水,润物无声。新兴产业作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未来新优势的关键,亟须资本支持。万联证券牢记金融报国初心,积极引导资本服务于国家战略。“以往对成熟发展的企业进行投资,‘资本’更多是锦上添花,但对早期科创企业而言,资本‘活水’就是雪中送炭。”张毅峰说,在成为广州市科技局天使直投基金唯一受托管理人后,万联证券锚定“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投资策略,“花小钱办大事”,共同培育优质企业。

万联证券旗下万联天泽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燕表示,公司以精准股权投资支持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并购、战略投资,推动“补链强链”向“生态集群”升级,以带动帮助科技初创企业发展,这也是公司坚守金融报国初心、传递金融温度的另外一种表达。

近年来,万联证券专注于投资硬科技、卡脖子技术以及国产替代等关键领域,依托总部扎根广州、服务半径深度覆盖湾区的地缘优势,为企业提供就近服务、靠前服务、贴身服务,通过基金及直投累计投资118家企业,其中科技型项目98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5家,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占比达70%,投资覆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等新兴行业;累计投资大湾区企业91家,投出云舟生物、粤芯半导体2家“全球独角兽”,培育洁特生物、鹿山新材、纳睿雷达等大湾区企业成功上市,构建起从“活水润苗”到“强链成林”的产业生态,让资本真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与“加速器”。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万联证券表示,将持续深耕科技金融“责任田”,进一步强化金融创新能力,深化投资、投研、投行“三投联动”,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探索更多“首单”“首创”,让科技金融成为连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金色桥梁”。与此同时,深化基金与直投业务布局,加大对早期科创企业、“卡脖子”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隐形冠军”与“独角兽”企业,构建更加丰饶的产业创新生态,让每一份金融方案都成为技术革命的催化剂,让每一笔资本流动都助力中国智造的新高度。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