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科技金融 打造服务科创“国信新范式”
来源:证券时报 2025-07-28 A004版作者:谭楚丹2025-07-28 06:44

证券时报记者 谭楚丹

作为总部设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券商,国信证券自成立以来与深圳特区经济脉搏同频共振。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国信证券在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对中小微企业的成长规律形成了深刻洞察。

当前资本市场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把服务中小企业的经验沉淀构建成赋能科技企业的专业化体系,并助力创新主体跑出从0到1、从1到N的“深圳速度”,成为国信证券服务国家战略、提升服务能级的战略选择。

为此,证券时报记者近期探访国信证券,采访该公司多名一线骨干,深入了解呈现国信证券顺应资本市场改革趋势、打造科创服务生态链的生动实践。

解码科创服务打法

在科技创新浪潮加速重构产业格局的背景下,唯有深度服务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才有可能在新经济版图中占据先机,这倒逼证券公司加速能力建设与业务转型。

记者采访了解到,基于长期服务积累,国信证券将破局关键落实于三大核心能力建设:一是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全链条服务体系;二是通过国信弘盛、国信资本两大投资平台构建精准投资体系;三是在新能源、消费电子、高端装备、医疗健康、智能终端等战略领域建立全产业链服务覆盖,发挥产业投行功能,整合地方政府、产业资本资源,通过“全链条+生态圈”模式助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国信证券已成功保荐的IPO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企业占比超七成,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新材料等产业。国信证券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国信弘盛累计投资私募股权项目137个,累计投资金额约50亿元。另类投资子公司国信资本累计投向新能源、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技行业,总投资金额近20亿元。

国信证券更深层竞争力在于“国企底色+市场化基因”双重特质,这构成服务好科技企业的底气与自信。“国信证券非常了解创业者、企业家的想法和难处。”国信弘盛董事总经理、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投资负责人杨锋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正是这种同理心以及提供市场化解决方案的专业能力,使我们与很多民营科技企业产生更多链接。部分客户在谈及对国信证券的印象时,称其‘懂科技产业、懂民营企业家’。”

投资银行事业部保荐代表人孟繁龙也对此有共鸣,他谈到“务实”是国信证券的核心精神,贯穿服务全流程,能切切实实帮助企业解决他们底层面临的实际问题。

为进一步发挥上述多个核心竞争力优势,国信证券目前正在积极实施“对外一个国信,对内一个客户”的协同机制,以快速响应科技企业需求,深化服务维度。

具体措施上,国信证券主要有三:一是建立客户分类分级服务模式,推动客户生态圈建设及服务资源整合,为重点科创企业提供差异化资源支持;二是在重点区域推行协同服务模式,强化属地化的体系服务;三是建立大客户经理服务机制,“一企一策”为科创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客户验证”破题硬科技识别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服务硬科技企业已成为此轮改革的核心导向。券商的项目储备结构与科技产业洞察力已成为衡量竞争力的关键标尺。

据孟繁龙介绍,国信证券科技项目储备聚焦TMT、新材料、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其中专精特新、硬科技创新企业构成核心布局方向,公司以“科技含金量”作为筛选项目的硬标准,当前储备项目既涵盖传统行业结合技术创新的企业,也有布局“卡脖子”关键领域的企业。

如何精准识别企业的创新成色与发展前景,以及如何构建高质量科技项目储备库,国信证券的实践为行业提供参照样本。

在国信证券看来,首先要立足于对国家宏观政策及重点行业的了解,紧密跟踪各类行业规划、政策指引类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等文件。其次,重点考察技术创新性、核心竞争力和壁垒强度,研判企业是否具备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国信证券在尽职调查时关注点也有不同侧重。在早期项目中会重点考察团队,比如创始人团队对行业的理解、团队搭配是否互补、管理层的能力和执行力等;在中后期项目,还会考察包括财务、运营、用户等方面的数据,以分析是否具备竞争力和成长性,同时考察管理规范度、合规性。

除了对项目及所属行业开展深度尽调外,下游客户的认可度也是国信证券投资决策的关键要点。

“近年来监管部门鼓励投资机构‘投早、投小’,但早期科技项目天然具有高风险特点,这倒逼我们创新评估模式。”杨锋介绍,“客户验证”模式逻辑是将被投企业的产品交由下游验证,从技术先进性、行业适配度、商业影响力等维度进行检验。比如某硬科技企业的产品由新能源汽车厂商进行实测,相关结论可作为国信弘盛内部投决的重要参考。

上述模式的有效实施根植于国信证券与众多上市公司以及产业链链主的合作。通过设立基金等方式深度绑定,国信证券可以利用上述主体产业资源和产业认知,以筛选优质科技型企业。

深植区域科技土壤

当前,深圳正全力推进“20+8”产业集群建设,本土科技产业呈现百舸争流之态。作为链接技术创新与资本的关键枢纽,金融机构的赋能价值愈发凸显。

对此,国信证券以“全周期服务+产业协同”模式支持深圳科技企业。一是持续聚焦“20+8”产业集群,分行业、分区域常态化对接,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打造覆盖“初创孵化-上市培育-产业整合”的全链条服务。二是发挥私募基金管理和产业资源优势,联合多方设立大型母基金,助力深圳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三是利用深圳市相关平台为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及独角兽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服务。

在深耕深圳中小科创企业的同时,国信证券将能力图谱扩展至国资央企,助力其把握当前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今年3月,深圳能源控股子公司深能环保的增资引战项目即最新注脚。这家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近年来通过数字化重构垃圾焚烧处理全链条,并将技术沉淀转化为可输出的行业解决方案。国信证券助力其引入国新建源、国新中鑫、国寿投资、中保投义安、太平人寿共5家战略投资者,成功融资50亿元,加速数智化升级。

“项目面临IPO窗口收紧、大额融资与高资质投资者匹配等多重挑战。”亲历此次项目的孟繁龙向证券时报记者道出核心突破点,“我们深挖企业将传统垃圾焚烧处理厂改造成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工业旅游’四位一体的能源生态园,体现出由科技支撑的技术改进,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在此类复杂交易中,国信证券作为财务顾问角色,聚焦服务重点,多部门协同作战,比如上市顾问部输出国企国资服务经验,新能源业务部提供行业洞见,战略客户融资部精准构建资源匹配体系并链接全市场优质投资人,经济研究所提供估值分析与行业研究,国信弘盛、投行资本市场部及财富管理与机构事业部海外业务中心共同挖掘、引荐投资者。这种“集体协同作战”模式最终促成地方国企大额融资标杆的诞生,为同类企业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