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满一个月。《意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研发符合参加人养老需求、具有长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促进养老财富储备和稳健增值”“支持发展老年旅游保险,鼓励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等,同时,还提到了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相关内容。
当前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的落地情况如何?各地对养老金融给予了哪些支持?银发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又是怎样的?《证券日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首批再贷款项目密集落地
今年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旨在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及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自设立以来,多地已成功投放首批贷款项目,为养老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例如,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指导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为某养老产业机构发放4000万元养老产业贷款。该机构目前运营医康养项目30个,管理各类养老床位6200张,累计承接56家培训疗养机构。该笔贷款专项用于支持该机构养老业务的发展及健康养老生态体系的建设,标志着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发布后,北京辖内首笔养老产业贷款的成功落地。
再如,5月20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上海某养老服务中心发放了200万元的养老产业普惠贷款,这是新政落地后上海的首笔养老产业贷款。5月30日,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为某养老服务集团下属项目公司发放了1000万元贷款,用于补充养老机构的日常流动性资金,助力保障其服务质量和运营的稳定性。
除了北京、上海外,四川、江苏、山东、重庆等地也相继成功落地了相关贷款项目。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的落地速度快,起到了提振市场信心、撬动社会资本的“头雁”作用。可以看出,各地响应迅速,北京、上海、山东等地集中发放贷款,形成了“首批示范效应”。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表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的落地呈现出投放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支持力度大的特点,为养老产业注入了金融“活水”。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表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的落地情况总体表现良好,为养老产业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多地政策助力养老金融提质
发展银发经济既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的“必答题”,也是激活内需的“新引擎”。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从需求端看,银发群体消费潜力巨大、喜好多样,刚需、健康和悦己成为银发消费的三大核心驱动力。其中,健康消费增速亮眼:上半年,助行助听产品、老年营养和保健品、健康监测设备的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2%、30.1%、7.5%。健康消费预防性支出的显著增长,反映出健康意识从被动医疗向主动管理转变。同时,文娱消费也呈现提质升级的趋势,上半年,老年旅游服务、体育健康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的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2%、23.9%、20.7%,反映出银发群体从“养老”转向“享老”,悦己属性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养老金融不仅是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能。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地聚焦养老金融,出台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加大对银发经济产业链的信贷支持。
例如,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官微显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养老金融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围绕金融服务老年群体、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和产业集群等方面提出14条具体措施,明确提出要加大养老金融供给力度,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扩大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投放,加大银发经济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要健全金融保障体系,促进养老财富储备和保值增值,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
再如,6月份,辽宁省民政厅会同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单位)出台《辽宁省促进银发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提出加大养老金融资源投入。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产业支持力度,对符合标准的养老产业贷款给予政策支持,再贷款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和相关企业贷款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对融资担保费予以补贴。
朱华雷表示,各地政策聚焦老年人群体实际需求,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支持,促进了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各地政策的支持也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吸引了更多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到银发经济和养老金融领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
付一夫表示,各地出台政策支持银发经济,有助于吸引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到银发产业链中,如养老设施、银发消费等。通过资金支持,可以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进而更好地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各地出台政策支持银发经济、养老金融,可用‘政策密度高、金融工具齐、产业聚焦准’概括。”宋向清表示,后续地方支持银发经济发展,可鼓励银行再贷款与地方政府贴息、担保基金叠加,进一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付一夫认为,未来需进一步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继续鼓励金融机构研发更多符合老年群体需求的金融产品。例如针对老年人医疗、护理、康复等需求的保险产品等,同时也要基于老年人群体的金融素养和身体状况,推出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