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量价齐跌,这一板块却掀涨停潮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朱灯花2025-05-27 21:43

5月27日,A股市场延续弱市震荡态势,量能继续减少。今日消费股跑赢科技股,化工板块掀起涨停潮,资金尤其偏爱中小市值个股。

受访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近期科技板块表现动能不足,资金抱团的小微盘股出现了阶段性见顶迹象。不过,市场无需过度担心。未来,随着AI(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订单的放量,或者科技互联网在AI方面的投入超预期,再加上关税冲击的缓和,科技股有望接棒消费股成为市场主线。

A股量价齐跌

今日,A股维持弱市震荡走势,尾盘略有拉升。沪指收跌0.18%报3340.69点,创业板指收跌0.68%报1991.64点。科创50、沪深300、上证50微跌,北证50微涨。

A股市场成交额继续缩量,仅1.02万亿元。市场共2637只个股收涨,涨停股95只;2576只个股收跌,跌停股5只。

image.png

今日板块整体涨跌幅不大,但部分板块表现活跃。纺织服饰等大消费领域表现较好,明牌珠宝等3只小市值个股涨停;医药生物板块微红,河化股份等7只相关个股涨停,均是中小市值;基础化工板块微涨,中旗股份等17只个股涨停,资金也是偏爱小市值个股。

image.png

有色金属跌幅超过2%,电子、汽车等科技股收跌。

image.png

重组蛋白概念继续大涨,近1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约20%,长寿药、娃哈哈概念、肝素概念、啤酒概念今日涨势均不错。创新药概念飘红,年内涨近13%。

image.png

科技类的概念板块领跌,机器人执行器跌近3%,近10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超过8%。Chiplet概念、MLOps概念、AI芯片、黄金概念今日跌幅均超过2%。

image.png

对于近日A股的弱市震荡表现,奶酪基金投资经理胡坤超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短期市场缺乏明确主线,资金轮动加快,交易情绪低迷。部分科技股面临政策监管压力,比如美团受平台收费新规影响,以及近期新能源汽车开启价格战,引发市场担忧。同时,互联网科技龙头的AI资本开支低于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市场风险偏好。二是大盘指数已经修复到关税政策之前的水平,而未来关税政策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进一步压制了A股市场的情绪。

排排网财富方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近期科技板块表现略显疲态,动能不足主要源于两个维度的制约。其一,曾经引领市场风向的科技龙头缺乏突破性叙事,难以形成持续的板块协同效应;其二,交投活跃度持续走低,折射出市场情绪趋于谨慎,风险偏好的收缩明显压制了资金参与热情。与此同时,消费板块在整体市场承压的环境下展现出独特的韧性优势,这种防御特质既植根于行业天然的弱周期属性,更受益于政策托底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形成的双重支撑。

“科技板块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其中长期配置价值依然突出。在产业政策持续加码、技术迭代加速推进以及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多重驱动下,待短期估值压力充分消化后,科技成长赛道有望重新焕发活力,再度引领市场行情。”排排网财富称。

短期震荡偏强走势

接下来,A股怎么走?市场主线何时清晰?

“近两周权益市场走势整体偏弱,前期引领市场情绪的科技成长持续走弱,成交额占比也回落至较低区间,同时短期资金抱团的小微盘股出现了阶段性见顶迹象。不过,权益市场仍处于震荡区间,无需过分悲观或乐观。”富荣基金分析称,一方面,市场向上需要消化外需的不确定性。尽管中美经贸联合声明宣布关税迎来90天的暂缓期,但这并未改变市场对于中美贸易中期不确定性的预期。另一方面,国内政策“组合拳”对市场形成了较强的支撑。目前,权益市场多数指数已反弹到了“中美关税战”之前的位置,市场短期情绪回落也无需过于担心。

“A股短期可能延续震荡偏强趋势。”华金证券策略邓利军团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从风险偏好来看,短期内市场情绪有望在较低水平上有所改善。一方面,当前市场情绪处于中性偏低水平;另一方面,国内政策持续保持积极态势,有望继续对风险偏好形成支撑。然而,美债收益率上行以及地缘风险的潜在上升也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一定的压制作用。

当前来看,科技和消费板块在短期内可能仍相对占优。邓利军团队分析,一是A股市场已经经历了因美国加征关税引发的快速调整,随后迅速反弹完成“填坑”行情,后续可能进入震荡阶段。二是政策鼓励的方向指向TMT(科技、媒体和通信)和消费等行业,产业趋势上行的行业也主要集中在TMT、机械等领域,周期和消费板块则可能迎来补涨。

方信财富基金经理郝心明认为,市场向上的根本动力是业绩增长。科技股同样需要通过业绩兑现来夯实股价基础,否则仅依靠政策催化,股价最终难免会回归基本面。因此,在操作上,对于业绩能够兑现的个股可以持有,而对于依靠题材催化的个股适合进行趋势交易。

胡坤超认为,资金从前期涨幅较高的科技板块(如AI、电子)转向防御性更强的消费股,服务消费(如旅游、化妆品)表现强劲,传统商品消费仍处于底部震荡,新旧消费分化明显。展望未来,随着AI、机器人等领域订单的放量,或者科技互联网的AI投入超预期等催化,叠加关税冲击的缓和,科技股有望接棒消费股成为市场主线。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