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推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专利密集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时到账,让企业开足马力搞研发、上产线。”今年4月,上海谙邦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凭借“晶圆传送设备及传送方法”等22项核心专利集群,获得兴业银行1000万元贷款,资金将用于新一代智能化传送设备的量产,预计今年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15%。
金融“活水”源源而至,滋养更多高科技的“金种子”破土而出、拔节生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弱项,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金融体系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加速演进。强大的科技投入是支撑前沿科技领域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国内外实践看,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金融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不可或缺。
前不久,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政策举措》),就统筹推进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发行等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作出明确部署,旨在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推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政策举措》有三方面突出亮点。
发力精准——近年来,我国金融和科技部门通力协作,加强制度和市场体系建设,在债权、股权、保险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科技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支持强度明显提升。不过,科技创新在融资方面还面临直接融资渠道“限制”较多、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供给不足等“缺口”“短板”。据《政策举措》要求,未来将统筹运用多种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包括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债券市场“科技板”,重大技术攻关、中试、网络安全等风险分散试点等“新品种”,来加强金融资源供给,精准适配科技型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引导金融更多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突出对科技创新重要环节、重大任务的重点支持。
系统集成——科技创新覆盖从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不同类型创新活动在不同阶段,资金需求规模、融资方式各不相同。根据《政策举措》,从创业投资到开展技术改造、企业并购、上市融资,符合要求的科创企业融资路上将一路“绿灯”。这背后,是多种金融工具的组合发力,是金融市场的有序衔接,是财税货币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多维度托举,避免资金“断点”制约技术转化,支持科技创新持续壮大根基,不断做强新质生产力,催动更多发展跃升。
改革牵引——“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新积分制’”到“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从“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到“完善产品、服务创新机制和监管激励保障政策”,此次政策安排,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牵引作用,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抓手,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有力破除创投基金“募投管退”运转链条上的堵点卡点,推动银行机构敢贷、愿贷,将不断增强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政策举措》亮相,为科技创新加油打气,也为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拓展科技金融市场赋予广阔空间。我国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广阔的金融市场和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政策举措》落实落细,将有力促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使“科技之花”结出更多“产业硕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