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公司龙头易主!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具有可比数据的21家汽车金融公司2024年度经营业绩发现,此前雄踞龙头多年的上汽通用汽车金融资产规模显著缩水,已被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反超。
但同时,上汽通用汽车金融的年度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在汽车金融公司中仍高居榜首。
汽金公司龙头易主
汽车金融行业天然根植于汽车产业,主要参与机构包括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其中,汽车金融公司为持牌非银金融机构,牌照具有稀缺性。
目前监管部门共批准设立了25家汽车金融公司(其中华泰汽车金融已被批复进入破产程序),均为厂商系汽车金融公司。
据了解,汽车金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零售汽车贷款和经销商汽车贷款,并侧重零售贷款业务,即为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车或二手车提供贷款服务。
在汽车行业景气度变动、商业银行冲击、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22年以来,汽车金融公司整体资产规模持续下行。
剔除未披露财务数据的3家公司,以及已进入破产程序的华泰汽车金融外,其余21家汽车金融公司去年资产规模合计减少约900亿元,降幅接近10%。
其中,此前长期位居行业第一、并率先突破千亿大关的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去年资产规模显著缩水至676亿元,较年初大幅减少40%。
一度突破千亿的宝马汽车金融(中国)资产规模则连续多年下滑,去年末已回落至563.3亿元。
与此同时,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去年资产规模虽然缩水超过150亿元,但年末仍保持在830亿元以上,完成对上汽通用汽车金融的反超。
此外,奇瑞徽银汽车金融连续大幅扩张,去年资产规模增幅接近42%,至去年末已超过720亿元,仅次于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
经营业绩承压
资产规模增速分化的同时,汽车金融公司经营业绩整体承压,且同样愈加呈现分化趋势。
数据显示,有可比数据的18家汽车金融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94.3亿元,同比减少8.5%,仅有8家实现正增长。
其中,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去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达30.8%、28.5%,但营业收入、净利润的绝对规模仍高居行业榜首,分别约46.2亿元、23.1亿元。
此外,华晨东亚汽车金融去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6.9%至1.2亿元,降幅高于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截至去年末,华晨东亚汽车金融资产总额约29亿元。
三一汽车金融、东风日产汽车金融去年营业收入同比降幅同样超过20%,福特汽车金融(中国)、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斯泰兰蒂斯汽车金融营收降幅则在1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汽车金融去年资产规模大幅增长145%至332.1亿元,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大增91.8%至10.8亿元,增幅在前述18家汽车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一。不过,该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
资产规模增速同样居前的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去年也实现营业收入39.8亿元、净利润1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8%、25.2%。
资产质量方面,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抵押贷款占比高,违约贷款计提、核销、处置模式相对成熟,总体资产质量较为稳定。
整体而言,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部分汽车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规模、不良贷款率以及贷款逾期情况略有波动,但整体可控。
规模总体仍将收缩
据了解,主机厂设立汽车金融公司是为了刺激消费者贷款购车需求,进而促进其旗下汽车品牌销量,实际经营过程中也往往会给予汽车金融公司贴息支持。
此外,汽车金融公司也主要是为本品牌的经销商及零售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因此,汽车金融公司的信用资质、经营情况和主机厂基本面高度相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得益于“两新”政策持续发力、汽车产业加快转型,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其中,去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新车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重达到40.9%。
新世纪评级出具的行业研究报告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更多企业的入局,以头部新能源车企主导的围绕价格、产品和技术的竞争仍将持续。
其中,新能源汽车车型、电池权属认定差异、市场规则和标准缺失以及车辆流动性较差等因素使得目前新能源汽车残值评估难度仍然较大。
前述报告称,在新能源汽车残值认定标准落地和处置流程完善之前,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仍将随传统燃油车保有量减少持续收缩。
报告同时指出,股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较强的汽车金融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得到提升,但资产质量能否得到较好控制仍有待观察。
排版:刘珺宇
校对:吕久彪